当前位置:笔屋小说网>三国:刘备谋主,谋尽天下> 第106章 琅琊诸葛,汉代版少年班(1/3)
阅读设置 (推荐配合 快捷键[F11] 进入全屏沉浸式阅读)

设置 X

第106章 琅琊诸葛,汉代版少年班(1/3)

章节不对?章节无内容?换源看看: 81中文网
  “阿瑾,借到粮米了吗?”略有些焦急的少女声,在院内响起。

  少年加快了脚步,将粮米放下:“嗯,借到了。路上遇到一些饥民,分了些出去,只剩这一袋了,先省着点吃吧。”

  少女不由一跺脚:“阿瑾,你总是将借来的粮米分出去,又频繁的去糜氏的米铺去借粮,宗族的长辈已经很不满了。”

  “嗯,随他们说去吧。”少年没有多解释:“小亮在哪里?”

  少女不由叹气:“还能在哪里?自父亲去世后,小亮每日都将自己关在书房里,拼了命的读书,在这样下去,我担心小亮的身体受不住。”

  少年下意识的握紧了拳头:“均弟退烧了吗?”

  “有好转了,幸有樊先生行医至此,但樊先生并未收取药费。”少女的语气多了几分尊敬之意。

  少年叹气:“樊先生有医德大节,今后若有机会,再偿还这人情吧。”

  琅琊国诸葛氏,自诸葛丰担任九卿属官后,就开始发迹。

  虽然历经起伏,但依旧是琅琊国大族,琅琊国内多有复姓诸葛的。

  少年名诸葛瑾,是前泰山郡丞诸葛珪的长子。

  去年诸葛珪因病去世,留下三子两女。

  长子诸葛瑾,长女诸葛颖,以及次子诸葛亮、次女诸葛琼和幼子诸葛均。

  因为诸葛珪忽然去世,这家中重担就落在了谦厚的长子诸葛瑾身上。

  长女诸葛颖本是待嫁之龄,但又放心不下年幼的弟弟妹妹,接连推辞了好几家的媒妁。

  次子诸葛亮,年少聪慧、伶牙俐齿,虽好读书,但往往只观大略,又喜欢出门跟人辩论,因此常被诸葛珪斥责“顽劣”。

  但自诸葛珪死后,诸葛亮性情大变,不再出门跟人辩论,每日都将自己锁在诸葛珪的书房,翻阅诸葛珪留下的藏书。

  将粮米交给诸葛颖,诸葛瑾来到书房。

  知弟莫如兄,诸葛瑾非常理解诸葛亮的心情。

  三岁的时候,诸葛瑾跟诸葛亮的母亲章氏病逝。

  诸葛珪政务繁忙对诸葛亮少有管教,诸葛瑾又对诸葛亮十分宠爱,以至于八岁之前的诸葛亮,放飞自我,我行我素。

  对传统的一些教条式规则不屑一顾,更向往叔父诸葛玄出游各郡的潇洒惬意。

  喜欢出门跟人辩论,也是受到了诸葛玄的影响。

  也正因为如此,诸葛珪训斥诸葛亮的时候时常带上诸葛玄。

  诸葛珪去年患病,不得不辞去泰山郡丞一职返回琅琊国故居养病。

  但可惜,诸葛珪还是没能挨过去年的冬天。

  临终之时最是放心不下诸葛亮,担心诸葛亮过于醉心于辩术,而忽略掉对知识的基础积累。

  于是以“学不可以已”劝诫诸葛亮。

  学不可以已,出自《荀子.劝学》,意指求学无止境。

  三岁丧母,八岁丧父,再加上诸葛珪的临终劝诫,让一个八岁的少年有些魔怔了。

  推开书房门。

  诸葛珪扫了一眼,然后在角落里寻到了抱着书简专注诵读的诸葛亮,而在诸葛亮身边,零零散散的散落着各类书简。

  默默的将散落的书简拾起来,诸葛瑾的眼神多了几分不忍。

  但诸葛瑾没有惊扰诸葛亮,只是轻声嘱咐了一句:“亮弟,看完这份书简,就出来吃饭。”

  诸葛亮头也不抬,下意识的应了一声。

  退出书房,诸葛瑾的眉头紧蹙:“整日里都只有清淡米饭,亮弟的身子受不了。”

  诸葛瑾挺烦恼。

  虽然宗族中多有人要主动出借钱粮的,但都被诸葛瑾拒绝了。

  对于族中那些长辈的德行,诸葛瑾虽然表面不说,但心中颇有怨忿。

  一群守着先祖殊荣却不思进取的傲慢之辈,整日里这也瞧不起那也瞧不起,又追逐虚名重利,让诸葛瑾颇不耐烦。

  诸葛珪当泰山郡丞后,一个个都凑上来巴结;诸葛珪患病后,诸葛瑾想借些钱粮却又推三阻四。

  最近又想以族中长辈的身份给诸葛颖说媒,因此又开始凑上来大大方方的说宗族能借钱粮。

  若真的给诸葛颖说个好人家,诸葛瑾也不会计较。

  但这说媒的对象,一言难尽,甚至还有让诸葛颖去当小妾的,差点没气得一向谦厚的诸葛瑾拔剑砍人了。

  这也是为何,诸葛瑾宁肯欠糜竺的人情,也不肯向宗族借钱粮。
本章节尚未完结,共3页当前第1页,请点击下一页继续阅读------>>>

上一章 目录 我的书架 下一页