当前位置:笔屋小说网>大明:父慈子孝,卖父求荣> 第39章 张居正和大明不粘锅(1/2)
阅读设置 (推荐配合 快捷键[F11] 进入全屏沉浸式阅读)

设置 X

第39章 张居正和大明不粘锅(1/2)

章节不对?章节无内容?换源看看: 81中文网
  最新网址:xs苏州府。

  城中督粮道署衙门。

  此地在五代时,乃是吴越王钱镠之子钱元璙所建的金谷园。

  后为宋时太学博士朱长文的乐圃,再往后便是屡有兴废。

  到了嘉靖朝,先是被改为学道书院。

  而后才被改成现在的督粮道署衙门。

  而这也成了张居正此次南下暂居办公的地点。

  此时的江南,时值春雨绵绵。

  督粮道署衙门里,叠石为山、山水相依。

  问泉亭内,张居正立身寂静。

  亭外春雨连绵,水珠自山石汇聚,滴落流水池中,掀起层层涟漪,雾气环绕,遮蔽人眼。

  然而张居正的双眼,却格外透亮,清明郎朗。

  自嘉靖二十六年,二十三岁的张居正高中二甲第九名,初授翰林院庶吉士开始,他便一直在京中为官。

  严格来说,这是他第一次离开京师的官场,亲身到地方上主持国朝大事。

  眼下,摆在张居正面前的苏州府、松江府改棉为桑一事,如同一团乱麻。

  数日不曾有半点进展,城外两府桑农,更是有情绪愈发不满的趋势。

  但张居正却没有想要离开这里,返回更加安逸的京师。

  纵观历朝历代之革新,皆有抵住和反复。

  前宋王安石推陈出新,行效新法,虽褒贬不一,却亦有良效。

  从来,张居正都将自己的政治目标,定在远超王安石的位置之上。

  只是如今让张居正愤怒的是。

  明明是前不久才在京中定下的国策,为何自己前脚未到,这苏州府、松江府的棉农们,便已经将数十万亩的土地全都种上了棉种。

  要知道,如今不过初春,就连谷雨、清明都未曾到。

  按照时节,这时候根本就不是栽种棉种的时候!

  朝中有奸佞!

  有包藏祸心之徒,在暗中传讯两府!

  张居正很清楚,如果没有京中传出的消息,当下的苏州府和松江府,绝不会是现在这般局面。

  可到底是谁呢?

  又是谁人将消息快马加鞭送到两府,且定然是在暗中指点,催促两府棉农将不符合时节栽种的棉种给栽种了下去。

  “奸佞祸国!”

  “必当除之!”

  亭外春雨急切,张居正冷声出口。

  他现在急需查出,到底是哪一方的人在暗中对抗朝廷要在两府改棉为桑的国策。

  其实当张居正第一时间赶到苏州府的时候,在发现眼前局势的时候,他便想到了严党。

  只有严党是最有可能做这件事的。

  可是。

  当张居正想到这件事是严嵩提出,而自己又是严绍庭在圣前推举出来的。

  张居正便不由产生了一丝怀疑。

  这事真的会是严党做的?

  可若不是严党所为,又该是什么人才能做出这样的事呢?

  这几日将自己封闭在督粮道署衙门的张居正,陷入到反反复复的沉思之中。

  而不弄清楚这些,他便没有办法轻易出手,压下苏州、松江两府的棉农。

  此时的督粮道署衙门外。

  窄僻的小巷里。

  两面旗牌开路,一座软轿冒雨而行。

  至衙门前,落轿停下。

  早有差役撑伞到了轿前。

  督粮道署衙门里,等候多时的门房也赶忙撑着伞走了出来。

  “小的们,恭迎赵抚台。”

  轿帘掀开,露出一袭绯红圆领束腰常服,胸前则是文官二品锦鸡补子。

  赵贞吉头戴乌纱,一手在前提腰带,一手背至身后,轻摇官步跨出官轿,抬头皱眉看向督粮道署衙门内。

  “张阁老可是在里面等久了?”

  赵贞吉开口询问了一声。

  衙门门房殷勤道:“回抚台的话,张阁老已在问泉亭独自观雨许久。”
本章节尚未完结,共2页当前第1页,请点击下一页继续阅读------>>>

上一章 目录 我的书架 下一页