当前位置:笔屋小说网>南朝不殆录> 第97章 争龙之展势力(1/3)
阅读设置 (推荐配合 快捷键[F11] 进入全屏沉浸式阅读)

设置 X

第97章 争龙之展势力(1/3)

章节不对?章节无内容?换源看看: 81中文网
  最新网址:xs天康元年,六月。

  陈蒨死后两个月,局面达成了短暂的平衡,然而零星的试探和斗争还在不断地进行。

  陈顼先是干掉了自己的左长史王质,他是王通的弟弟,也是王固的哥哥,王固是新帝的岳父大人,琅琊王氏会支持哪边,不言而喻。

  陈顼担任扬州刺史时,王质为仁威将军、骠骑府长史。

  以前陈蒨在的时候,安插这么个人没办法,现在还不赶紧找个理由免了他?(注1)

  笑话,身边放着这么個眼线,还想不想做大事了?

  ……

  侍中谢嘏被免职也是意料之中的事情,谁让他先后跟随的都是萧勃、周迪、陈宝应这些反贼呢。

  侯胜北总是容易把嘏这个含义是祝寿福祉的字,看成瑕疵的瑕。

  朝中为官,过往经历可不能有瑕疵啊,更不能跟错了人。

  散骑常侍、中书令谢哲以原职兼前将军,陈顼招引他为侍中、仁威将军、司徒左长史。

  然而谢哲没有拜官。

  这就有点尴尬。

  门下省眼下是由王氏和陈霸先旧将共同执掌。

  虽说侍中一直是王、谢高门世族就任的清贵官职,谢哲大概觉得自己年纪才五十八岁,还不到退休的时候。

  他不想让出中书令这个要害职位。

  至于接受邀请,担任辅佐陈顼的左长史,这么明显的站队行为,还是算了吧。(注2)

  王、谢的立场一致。

  由于没有其他适合人选,陈顼只好又重新让谢嘏官复原职。(注3)

  他吃了个瘪,再次深深感受到自己的威望不足,在朝中还完全不能一言九鼎。

  王、谢如此对我,这笔帐记下来了。

  ……

  七月,王固之女立为皇后。

  琅琊王氏、陈郡谢氏既然已经指望不上了,陈顼只好另想办法。

  吴兴沈氏、吴郡的陆张二姓又如何呢?

  沈君理,字仲伦。

  他娶了陈霸先的长女,地位超然,威望素著,属于必须拉拢到已方的重要人物。

  不巧今年沈君理的父亲过世,按例去职。沈君理自请前往荆州迎取灵柩,朝议认为他是在职重臣,不便出境,由其长兄沈君严前往。

  待沈君理的父亲下葬后,夺情起复。

  一起为信威将军、左卫将军。

  又起为持节、都督东衡、衡二州诸军事、仁威将军、东衡州刺史,领始兴内史。

  再起为明威将军、中书令。

  前后夺情者三,均不就。

  沈君理看来是要注重自家风骨,安心服满三年再复职了。

  三年以后,局面也就确定下来了吧。

  真是个识时务、懂进退的聪明人。

  陈顼觉得要是能够拉拢到此人,即使把自己的长子陈叔宝押上去,也在所不惜。(^-^)

  还好沈君理的六弟沈君高,此前担任自己司空府的从事中郎,留有这条关系,与沈氏的合作大门就没有彻底关上。

  ……

  张种,字士苗。

  张种少恬静,居处雅正,不妄交游,傍无造请,名声很好。时人为之语曰:“宋称敷、演,梁则卷、充。清虚学尚,种有其风。”

  这个敷演可不是那个敷衍,指的是刘宋的吴郡张畅与从兄敷、演、镜齐名。

  卷、充则是指萧梁时张稷与族兄充、融、卷俱知名,時云四张。

  侯胜北本来只知道江东二张,现在发现名门大族果然人才辈出哪,这就八个了。

  张种在侯景之乱时,奉母东奔,得达乡里。

  张种当时已经年过五旬,王僧辩看他一把年纪还没有子嗣,就赐之以妾,及居处之具,好让他传宗接代,真是关怀备至。

  张种如今已是花甲之龄,为太常卿,沈深虚静,识量宏博,时人皆以为宰相之器。

  不过这位宰相之器在无锡任职时,看见有重囚在狱,因为天寒叫他们出来晒太阳,结果重犯趁机跑了……

  陈蒨大笑,没有深责,张种就是这样的人物。

  这次加张种为领右军将军,未拜。

  陈顼觉得要是能够拉拢到此人,即使把自己的次子陈叔陵押上去,也在所不惜。(^-^)

  ……

  碰了许多个钉子之后,陈顼的司徒长史,终于找到了一个合适的人选。

  袁泌,字文洋。

  南梁吴郡太守袁君正之弟,新除尚书左仆射袁枢和中书侍郎、直侍中省袁宪的叔父。

  阳夏袁氏。

  陈顼以袁泌为云旗将军、司徒左长史。

  侯胜北不知道陈顼是通过什么办法,不过袁泌总算是答应就任了。

  他自己这段时间也没有闲着。

  程文季出任临海太守,其父程灵洗任都督郢、巴、武三州诸军事、宣毅将军、郢州刺史,程文季协助镇守郢州。

  萧摩诃自从侯安都被赐死后,一直不得意,未获升迁。
本章节尚未完结,共3页当前第1页,请点击下一页继续阅读------>>>

上一章 目录 我的书架 下一页