当前位置:笔屋小说网>我在大宋做台谏官> 第0114章:回河的诱惑,保守派苏良和欧阳修(2/3)
阅读设置 (推荐配合 快捷键[F11] 进入全屏沉浸式阅读)

设置 X

第0114章:回河的诱惑,保守派苏良和欧阳修(2/3)

章节不对?章节无内容?换源看看: 81中文网
  

  这个作用,对当下的大宋,实在太具有吸引力。

  这次,贾昌朝之策,得到了多名朝堂官员的支持。

  陈执中、吴育、张方平、夏竦、丁度、王尧臣,甚至台谏官们,除了欧阳修和苏良没有说话,其他人都上奏力挺,觉得此举不仅可御辽,还有泽被后世之功。

  包拯也未上奏。

  因为包拯上奏的原则是:只对自己了解全面的事情发表意见,他对黄河之事,还未曾了解仔细。

  ……

  御史台,察院内。

  苏良坐在桌前,拿起笔又放下笔,实在不知该如何上奏反对回河之策。

  他若说,回河之后,黄河虽可作军事天堑,但将会导致河北、京东水患不断,民不聊生。

  官家根本不会相信他。

  因为,回河之后,黄河作为军事天堑的价值是确定的。

  而回河之后,到底是使得河北京东愈加富庶还是遭受水灾,则是不确定的事情。

  苏良思索良久,最终还是上奏反对。

  他分析了历年来黄河水患的原因,表明黄河之害,在于下游泥沙堆积,而黄河北上乃是泥沙堆积后形成的自然趋势,非人力可改之。

  此外,他称黄河改道,将会消耗数十万民众及大量金钱,导致国乏民疲……

  翌日。

  苏良收到了赵祯在奏疏上的批复。

  “回河之事,消耗甚大,确应谨慎,朕悉之。”

  赵祯此话,明显是只承认了回河之事消耗甚大,但却不认为回河有问题。

  紧接着。

  身在京东路青州的富弼,也上奏表示支持贾昌朝的回河之策。

  随后。

  范仲淹、韩琦、蔡襄等外地官员也都纷纷上奏,认为此乃良策,理应迅速实施。

  身在齐州的王安石和司马光也上奏表示:可将大河还于故道,齐州将倾力助朝廷修缮故道。

  官员们纷纷赞同。

  其主因,还是“以黄河为军事天堑,抵御辽国”的作用,实在太吸引人了。

  谁让开封府的前方尽是一马平川之地呢!

  谁让大宋君臣无比忌惮那些骑在马背上的契丹人呢!

  这时,欧阳修也开始上奏。

  欧阳修曾任河北都转运使,对黄河有一定了解。

  他一开口就将《浚河故道疏》抨击得一无是处。

  “大河为国患,二千岁矣。”

  “今欲逆水之性,障而塞之,夺洪河之正流,此大禹之所不能。”

  “以三十万人之众,开一千余里之长河,实为天方夜谭,坏朝廷根基!”

  “京东故道,屡复屡决,回河之后,必成水患,百姓生计孰顾之?”

  ……

  至于黄河的军事屏障作用,欧阳修称:契丹人由黄河直至汴京,实非河北京东军尽死乎?

  欧阳修将大禹都搬了出来,但并未说服赵祯。

  多了黄河一道天然屏障,汴京自然就稳固了一分。

  这是赵祯作为帝王首先会考虑的问题。

  不过,欧阳修也道出了赵祯最担心的事情。

  回河费用,耗资巨大。

  正如欧阳修所言,以三十万人之众,开一千余里之长河,至少也要一两年。
本章节尚未完结,共3页当前第2页,请点击下一页继续阅读------>>>

上一页 目录 我的书架 下一页