当前位置:笔屋小说网>重回80:我的文艺人生> 478 民国时期建的小学(2/2)
阅读设置 (推荐配合 快捷键[F11] 进入全屏沉浸式阅读)

设置 X

478 民国时期建的小学(2/2)

章节不对?章节无内容?换源看看: 81中文网
  

  这次两人来就是要到曾经插队的地方回忆当年的火红日子,如果住到市区有什么意义?

  等市县领导都返回之后,方明华和赵红军开着车,带着干粮和水,开始了自己的游玩,到永泰龟城转了一大圈。

  雄浑的城堡四周,有星落分布的村子,更远处则是大片大片的戈壁滩,尽显大西北的苍凉。

  龟城虽然年代久远,但里面还有几十户人家,除了完好的城墙,里面竟然还有一所小学——永泰小学,里面还传来郎朗的读书声。

  分前院后院,青砖拱洞式校门,顶部有砖雕“海潮托日”四个字,校舍、礼堂都是砖土木混合结构,哥特式门窗,中西合壁式建筑,这在周围都是一片土坯房屋中显得格外引人注目。

  站在学校门口,赵红军感慨道:“真没想到,这么荒凉贫瘠的地方,竟然有这么一所看上去很上档次的学校。”

  “那当然,《孟子·滕文公上》有这么一段话“人之有道也,饱食、暖衣、逸居而无教,则近于禽兽”意思就是说:说做人,如果吃得饱、穿得暖、住得安逸,但是不接受教育,就近似飞禽走兽。”

  “民国时期川省的军阀刘文辉你听说过吧?在他的治下如果县政府大楼比学校好,那县长就会被就地处决。十年树木百年树人啊,特别是对于这些贫困地区的孩子而言,读书真的可以改变命运,而我们就要给他们提供这个机会。”

  方明华侃侃而谈。

  “哎呦.瞧你说的这番话,咱们捐这十万块太值了!我也觉得我越来伟大了.”

  两人聊着,就听到“当当当”的下课铃响了,孩子们从教室里冲出来开始嬉戏,原本有些安静的城堡顿时变得热闹起来。

  最后从教室里出来的是一位三十多岁的穿着确良短袖衬衣的中年男人,他看到方明华和赵红军面孔陌生,衣着打扮也不像普通老百姓,以为是县上哪个部门的领导,就主动过来攀谈,一问才知道是当年在板凳村插队的知青,回来看看。

  “板凳村,当年有个下放姓卢的大学教授,你们认识不?”老师姓李叫李崇仁。

  “怎么不认识?当年我们都住在一起,我们去干活他在小学教书。”赵红军说道。

  “真是好老师啊。”提起卢教授,李崇仁赞不绝口:“书教的特别好,我当年上高中还专门去请他帮我辅导数理化,要不是他我就考不上师范。”

  “你是大学生?”方明华有点惊讶。

  “不,不,只上了武威师范学校,是个高中专。底子太薄,辜负了卢教授的期望,他原本希望我考东北大学,成为他真正的学生。”李崇仁一脸遗憾。

  “能考上高中专也不错,那也是百里挑一。”方明华说道。

  “算是吧,上了师范分配工作,算是吃上皇粮,我老家就是这里所以就主动回来教书——我们这校舍不错吧?”

  “是不错,民国时期建的学校能管到现在还基本无损。”方明华说道。

  “这是我太爷修建的。”李崇仁语气中充满骄傲。

  “太爷?”

  李崇仁就讲起这段历史。

  永泰小学的校址原为把总府,民国二年把总府裁撤,他的太爷李善澈。从兰州军事学堂毕业回乡后,号召乡绅捐资助学,修建校舍,并且任第一位校长。

  “我也算是接了我太爷的班,现在周围村子里的孩子都来这里上学。”李崇仁最后笑起来,露出雪白的牙齿。

  就在这个时候,上课铃铛响了,方明华他们也就告别李老师出了永泰城。

  “不容易啊,不容易。”赵红军看着荒凉的城堡,不由得感慨道。

  傍晚时分,方明华两人回到张建林家,白天去县城忙碌了一天的张建林也回来了,大家在一块吃饭的时候,张建林说道:“我听我媳妇说,今天来了一大帮领导,感谢你们捐资建校的事?”

  “是啊,我们不想大张旗鼓,但没办法。”赵红军解释道。

  “我我也想捐1000块,不知道行不行?”张建林突然开口说道。

  (本章完)

上一页 目录 我的书架 下一章