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不过,现在常总这边有了足够的经费和人手,还有兵器工业系统同志们的支持,我觉得,完全有条件推进这个方向的技术研发,毕竟,机架模态分析和动态设计这块,并不只是在这个地方有用,对于未来其它的装备制造业也有很大的意义。”
非破坏性的应力测试方式,常浩南印象里主要有磁测法和衍射法,不过精确度一般,有些情况下甚至无法定量。
而破坏性应力测试虽然准确且简单,但完全是大力出奇迹。
操作极其复杂,而且一次只能检测一个位点,如果一个工件上面有多处需要检测,那测一次就得破坏一个样品。
总之搞一次两次还行,但要想纯靠这种方法把整个锻压机造出来,那他手里这几个亿的经费恐怕……
不太够用。
“那如果用数值计算的方法呢?”
还没等常浩南开口,便有人提到了他最擅长的部分。
“我们也尝试过,甚至前段时间,还用常总公司开发的软件试过,但是进入计算步骤之后总是很难收敛出结果,需要在建模过程中对很多部分进行简化,参考价值非常有限……”
一众人的目光自然而然地看向了常浩南。
“这个问题是确实存在的。”
他直截了当地点了点头。
虽然眼前并没有一个电脑,但是对于模拟过程中可能出现的典型问题,常浩南如今哪怕在人脑里面也能复盘出来:
“板框组合式模锻压机的结构件数量太多,接触问题过于复杂,传统的结构化网格构成的四面体模型,在接触面边缘上的节点经常出现奇异的应力集中点。”
“如果接触的两物体之间发生微弱滑移,很容易出现穿透现象,而如果是整体部件发生比较大的形变,又会发生节点自锁,总之出问题是正常的。”
听到常浩南几乎不假思索的判断,多数人的脸上不免露出遗憾的表情。
毕竟这似乎意味着只能回归到刚刚韩会明所说的传统方法了。
但韩会明却相反。
进行过这方面研究的他知道,常浩南能如此沉着且迅速地点出他们面对的问题本质,说明后者之前就考虑过这方面的问题。
绝对是有备而来。
“如果是这样的话,这个项目的前期研究可能要持续相当长一段时间啊……哪怕不考虑经费问题,破坏性应力测试也没办法做的很快……”
一位在这方面比较懂行的北方车辆研究所专家叹了口气说道。
“几年时间确实太慢了,我设置的时间表等不了这么长的时间。”
常浩南摆了摆手,同时坐直身体,对着面前一百多名参与项目说道。
不仅兵器工业系统那边火烧眉毛,等不了太长时间,实际上他也等不了。
根据601和苏霍伊那边的时间表,歼11/苏27S的后机身隔框制造工艺将会从目前的分段制造后再进行焊接升级为一体化模锻。
本章节尚未完结,共3页当前第2页,请点击下一页继续阅读------>>>