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罗马也是如此,他们就自称是古希腊文明的继承者。”
直到他们都表示理解了,才继续说道:
陈景恪自己也被自己说的热血沸腾,好一会儿才缓过来。
朱标是研究过这些东西的,自然知道其中的道理。
“罗马是多个文明交汇产生,他们吸收了这些文明的优点。”
既然你要给百姓松绑,又为何要复兴法家呢?
难道仅仅是因为不喜欢儒家,就要把法家搞出来打擂台?
想通了这一切,朱标看向陈景恪的目光里,充满了敬佩。
“在这种情况下,罗马是如何获知古希腊文明的真面目,并学习传承的呢?”
朱标则振奋不已,感觉找到了人生目标。
简而言之,建立一整套的制度框架,将所有人都装进去。
陈景恪眼睛里浮现一抹笑意,相对保守的朱元璋和朱标感受到威胁,就会去谋求改变。
一家独大之后,儒家就会慢慢的神圣化。
为什么商鞅死后,全国上下所有人都觉得很爽?
就是因为从上到下,从权贵到百姓,都是他改革的受害者。
朱雄英脱口而出道:“所以年轻的秦国变法得以保存,历史更悠久的其余诸国变法总是失败。”
他的老师宋濂可以说是当时的儒家第一人,作为学生他自然也深受影响。
法家思想并不完美,可他自身也是有优点的。
而且还无法理解。
朱元璋三人了然的点点头,起源文明的思想文化是用几千年慢慢形成的。
商鞅在秦国改革的内容,就包括严格规定百姓必须做什么,不允许做什么。
而神圣化之后的儒家思想,会让华夏文明变得狭隘,失去多元化和强大的包容性。
这才是外儒内法的内核。
就算被人误会,也从来不争辩不解释,做成了也不声张不表功。
然而,法家就是这么霸道。
“对于次生文明来说,宗教是他们文化里最重要的部分,甚至是全部。”
“也不可能具有华夏文明的厚重感、多元化和包容性。”
陈景恪重新整理了一下语言,说道:
“文明和文化、国家等等都不一样,它更加的厚重……”
自然还有其他起源文明,比如古巴比伦。
“在这种情况下,无论他们将儒学研究的多么透彻,都不可能学到华夏文明的精髓。”
“而文明又分为起源文明和次生文明。”
因为陈景恪主张废除匠籍,取消人头税,摊丁入亩,允许百姓在一定范围内流动。
二六零五:f七零零:四三:六零零零::七六e
“除了华夏,在别的地方政教合一才是常态。”
“到那个时候,输了可就不是暂时臣服那么简单了,而是真正的亡国灭种。”
朱雄英就更不用说了,这小子现在就和打了鸡血一样。
“再说回殿下方才的问题,我们可以毫不谦虚的说,是的。”
听到这里,朱元璋三人非但没有觉得可惜,反而有些幸灾乐祸。
但此时的古巴比伦遗迹应该还没有被发现,陈景恪自然不能说出来,否则就真没办法解释了。
“可是对他们来说,就是他们的全部。”
“外面的世界竞争非常惨烈,输了就是亡国灭种。”
“抓住合适的机会,就能再次复兴。”
这就是法家。
“比如极西之地的罗马帝国,就是多种文明交汇后产生的。”
咱的理想,就是让文化再次大兴,为全新时代奠定思想基础。
“想要活下来,就要变强,就要吞掉弱者强化自己。”
文化兴盛,就非常对他的胃口了。
“次生文明虽然较为浅薄,却也少了传统力量的掣肘,更容易接受新思想。”
哪怕土地是你自己的,也要按照国家的规定去劳作。
“一旦将来局势有变,次生文明很可能会后来者居上超越我们。”
嘿,皈依宗教的好啊,这样我华夏依然是独一无二的。
“文明与文明,国家与国家,部落与部落之间,一直在激烈的对抗。”
陈景恪心中暗道,这个问题问得好:
“因为现实会逼迫他们走政教合一之路。”
“如果他们真的用儒家治国,又怎么会走上政教合一之路?”
匠籍制度是管仲发明的,他是法家的祖师爷之一。
休养生息是出于国家需要做出的决定,不算他的人生目标。
“他们是最有机会同时具备厚重、多元化和包容性的文明。”
如果儒家和法家必须二选一,相信大多数人都会选儒家。
还有人觉得法家思想比儒家优秀吗?
有人或许会说,伱丫瞎扯,法家怎么可能这么霸道。
听到上面那番话,朱元璋三人心中的自豪感都要溢出来了。
“可是每一个国家势力,都有自己的文化和习俗,想要融合他们谈何容易?”
本章节尚未完结,共3页当前第2页,请点击下一页继续阅读------>>>