他爹娘此时就在那边,可等他们回来就不知何时了。
至于他心知肚明他爹娘一旦听说了,肯定会让娇客入住西路院后花园那一处跨院,毕竟那一处跨院距离垂花门最远。
但说了也没用的,“规矩”二字深刻眼前两口子骨子里了,不让他们向他爹娘通禀,他们是不可能擅作主张。
哪怕他这会儿直接定夺了让客人入住哪一处跨院,他们也会顾忌到他两口子有高堂在上,必须要事先和他爹娘打声招呼才行。
常青和周墨兰闻言,考虑到客人不是明天,便是后天就到,若是明天,时间更匆促了,也不敢耽误时间了。
很快的,以顾文轩为首,一行人上了马车,直接走大路,从古家庄村口绕到清河村河西路口进去。
幸运的是,他们幸好没有抄近路从清河村穿过去,马车从河西路口进去的时候,顾文轩就见对面路上远远地来了不少人。
毫无疑问,对面来的肯定不是他家下人或是长工,一个衣着不一样,一个是妇道人家不可能这么多。
尤其是这个时间点,刚刚好过了作坊食堂用午食时辰,别说妇道人家一个个都有活儿忙着,小孩子更不可能出现在这边。
作坊那边的小孩们稍稍大一点儿的,此时不是在内坊家属院大厅里面忙得识字打算盘,也是做手工糊盒子。
那些小鬼头可勤快了,哪会儿跑这边玩儿,何况为了让他们父母家人安心干活,门房也不可能让他们跑出去。
果然。
随着马车停靠在庄子前面,那一端来人就陆陆续续走的跑的,离得更近了,很明显是村子里的小孩儿。
其中居然还有几个七八岁大,按理来说此时应该在村学启蒙的小孩儿,下了马车之后的顾文轩就停下了脚步。
一时之间,他倒是见到这些小屁孩或是害羞、或是腼腆,或是大胆的跑近,或是怯生生的停下小脚丫。
有胆子大的喊着六叔的、六伯、六爷爷的,还有喊着姑父、三姑父的,七嘴八舌的,可不就是村子里的小孩儿。
委实可爱。
顾文轩故意拉下脸,伸出手指点着,“你、你,还有你们几个,咋回事,不是说了满六岁要进村学读书不收束脩?
这个时辰了咋还往这边跑,是你们爹娘让你们在家带弟弟妹妹,不让你们去村学读两年书,还是你们逃学了?”
要知道为了让全村孩子多少不当睁眼瞎,他两口子可是和周秀才一家几乎已经无偿资助适龄孩子入读启蒙。
可以说,在启蒙班里就读的一年时间,除了个人吃用,连书本都不用买了,他两口子就供应了笔墨纸。
甚至这些孩子一旦有读书的天赋,他两口子还有意继续资助进学,为此哪怕没有公布,到底还是没有少了让小家伙们赚零花钱的机会。
之所以如此,不就担心有些当父母的只看眼前利益,生怕孩子干活干少了,这才收半大孩子采的蘑菇野果子。
多好的学习机会。