当前位置:笔屋小说网>每月纹银八十万两,我养太子做外室> 第16章 看走眼了?(1/3)
阅读设置 (推荐配合 快捷键[F11] 进入全屏沉浸式阅读)

设置 X

第16章 看走眼了?(1/3)

章节不对?章节无内容?换源看看: 81中文网
  沈君曦将他们的眼神尽收眼底,进门朝着面色寒厉的周学府辑礼,道:“老师昨夜学生偶感不适,来迟了。”

  周学府冷“嗯”一声,“去把你赋诗拿上来”。

  沈君曦心里愣了下,他前日教的是《述而》,作业不该是论《述而》吗?

  赋什么诗歌??

  她在来的路上还大致思索了下,打算口辩分析述而的核心思想。

  这下她连作业的题目都不知道了。

  寻思路过旁人座位时扫一眼题目,保住她与周学府双方颜面。

  周学府是位好老师,她也不想也没必要带头给周学府难看,尽力答出来便是。

  然而抬头一看,整个学堂里也就坐着七八位学子罢了,前排压根一个人都没有!

  走了四步,目光落在萧宸桌上时,沈君曦找到题目了,心中愣了下。

  赋得“云闲间齐”,得山字,五言八韵。

  心叹巅难度高,难怪外面站满了!

  不是因为没写,他们是不会啊!

  一般来说,通常北唐科举有三试。

  乡试主要考的就是死记硬背的能力,考试题目往往是打开四书五经任意一本,写上其中一句,然后让考生补充其它的内容,或者解释其中的意思,所以肯读肯背,考秀才难度不高。

  第二试是考进士。

  考的是诗词歌赋以及策问,诗词歌赋死记硬背不行,得有真正的文采与才华。

  策问主要是对某些政策问题来发表独特的见解与决策。

  这里就开始难了,因此能高中举人的算得上千里挑一。

  周学府这道虽然是二试题,赋诗。

  但却是顶尖难度的限制题,要接的是破题、承题之道。

  与山同部韵的字极少,还得从这极少的字里挑出四个来做,难上加难。

  但凡有一个字不合规范,文章写得再好也如同废纸。

  要是能凭自己本事中举人,参加殿试,外面那些游手好闲的公子哥也不用窝在书院读书了。

  “小侯爷,你的书。”

  萧宸将桌上的一本书递给沈君曦。

  沈君曦还是挺意外的,病秧子竟然能坐着,便瞄了眼他接着写的:

  缺处峰都补,闲云尚在山。

  整齐浓淡处,苍翠浅深间。

  熨贴衣摉缝,经营石錬顽。

  有时披絮影,无隙露苔斑。

  密缀烟千缕,重圆月一弯。

  物情参蝶梦,黛色点螺鬟。

  玉阙排双闼,金瓯固九寰。

  帝勤崇衮职,蓬岛重仙班。

  这病秧子是有几分真才学的,但是字和人不同,笔墨横姿,锋芒毕露,一股横扫千军的之势迎面袭来。

  “九殿下写得不错。”

  沈君曦夸了一句,她不是没看到书里的半露的横纹纸,猜想病秧子可能帮她也写了一份。

  问题在于,她的字病秧子见过吗?

  万一拿出去给周学府看了,被认出来,她丢不起那人!

  所以,沈君曦接过书,随手丢在桌面上,指着敞开的窗户,抬头朝着周学府解释道,

  “忽然想起,昨日起风,学生窗户没关,作业可能被风吹走了。”

  周学府脸色微变,悲呛垂眸,本觉得沈君曦前日表现大改往日,是个可造之材,没想到这就恢复了纨绔的性子!

  但凡这些有权有势公子哥有半分心思在学业上,就算是自己不会写,请才士也能给他敷衍出一篇来!

  一时间气怒交加,只叹北唐不幸!

  皇孙贵族皆为不肯学的废物!

  外面的人刚笑出声,就听沈君曦继续说道,

  “不过学生还记得内容,老师可允学生背述?”

  周学府不可置信抬眸,他站起身,扫了眼门外发笑的人,朝着沈君曦冷声道,

  “无论做成什么样子,只要能背出来便算你做了,背来听听。”

  意思是,就算沈君曦做得不好,随便呼弄下,他也就放了。

  如果说世袭镇国侯都能老老实实做作业,外面的人有什么资格连写都不写?

  沈君曦看到还李淼以及冯玉几人还在从外往内瞟,心觉好笑,循循道,

  “古寺尘寰外,寻来暮霭间。

  两行笼画烛,一路访秋山。

  松竹穿三径,芙蓉认几弯。

  光摇红叶冷,人比白云闲。

  绛蜡辉金碧,青螺隐髻鬟。

  焰寒沈不磴,境静绕禅关。

  讯擬僧寮问,峦真梵宇环。

  良宵游兴惬,拄杖许登攀。”

  其实听完后周学府是震惊的,若是寒门学子能写出来,他没什么意外,但换成沈君曦,真的就不得了。

  周学府向来惜才,但是无权无势的普通学子便是才华横,最好的结果不过是成为公子谋臣,能跨阶级吗?

  能改变日渐衰落的北唐大局吗?

  不能!

  也没有机会能!

  但一位手握滔天权势再拥有超乎常人才华的人…弱冠后必能搅动京中风云,甚至在改变朝堂!

  “学生才疏学浅,曾去过云雾山,以风光景色而作,全无蕴含。”
本章节尚未完结,共3页当前第1页,请点击下一页继续阅读------>>>

上一章 目录 我的书架 下一页