当前位置:笔屋小说网>重生的我没有格局> 738 只不过是略微出手(2/3)
阅读设置 (推荐配合 快捷键[F11] 进入全屏沉浸式阅读)

设置 X

738 只不过是略微出手(2/3)

章节不对?章节无内容?换源看看: 81中文网
  

  徐振涛的问题就是太过类似老派干部,当官的技术差了一些,有时候也不知道该说是好还是不好。

  “老板,调试好了。”

  “嗯。”

  大桥镇的会议室,除了镇资管理公司的诸葛进喜,其余大桥镇政企干部都没有参加会议,级别不够。

  有行政级别,也有保密级别。

  沙城农业局的陈文林晚到了一会儿,进来看到张浩南穿着大衣躺椅子里面磕松子,鼻子嗅了嗅:“张老板,啥地方产的?有点香啊。”

  “蒙兀省的,老徐家里搂的。”

  “还有没有?”

  “自己抓。”

  衣服口袋一扯一提,陈文林也不客气,抓了一把也跟着磕起来,丰富的油脂让陈文林连连点头:“好货色啊,能批一点过来沙城农贸市场吗?”

  “想太多啊,难弄的,当地打‘松塔’不轻松的,产量上不来。”

  “现在批发也要六块一斤,就是运出来太难。要是开条铁路进山,就省力了。”

  陈文林聊松子的原因,是他下半年都在跑坚果类的副食增收,其中大头是点心制品,包括了蛋糕、冰激凌等等制品。

  蛋糕这个大品类,不是只有厂房,还有个体户,刘谌在江右省做了一回“清汤大老爷”之后,临川市下辖有个小县城叫泸溪县,主动邀请刘谌过去考察了一番。

  因为确实很诚恳,所以刘谌在去年二次考察完柑橘类种植基地的总体区划之后,就顺路去了临川市。

  路不好走,不过当时刘谌也熟悉了路况,摇摇晃晃过山过水的,还真就在泸溪县呆了好些天。

  这是个人口小城,资源配置也非常一般,但好就好在人口少,一个行业专精,就能养活一个县城。

  本地从事烘焙制作的已经成了规模,但并不正规,各种小作坊、个体户比比皆是,而且多有去松江、余杭等城市开蛋糕店的风气。

  从提振家庭收入来看,整体还是不错的。

  可要是就这样,刘谌敢断言,未来必定会被工业化生产流程冲垮。

  不过很显然,泸溪县有个年轻副县长,也有这样的远见,所以他有个不成熟的想法,就是开创首个“城镇供销合作社”。

  当然毫无疑问的,这是“沙食系”内部的框架。

  以泸溪县的实力,想要独自完成烘焙类产业的工业化改造、品牌化建设,那是不可能的事情。

  别说是泸溪县,就是临川市、江右省,在当前的市场环境下,同样也是不具备竞争力。

  政治经济强势的省市,不管有意无意,都会滚雪球一般地壮大。

  在没有更高层级的国家级战略以及国家级超级企业介入之前,是不可能抗衡这种趋势的。

  所以这个副县长的思路,让刘谌很是惊讶,以至于后来刘谌回到姑苏之后,还时不时鼓励对方读他的研究生。

  刘谌甚至还专门帮对方开了课题,爱才之心在整个赣东、赣东北的经济学学术圈都传遍了。

  而具体到操作上,刘谌并没有操之过急,而是先从整个产品线的配套上入手,先建立一定的产业规模,以及摸清楚自己的市场定位。

  这就有了坚果类副食增值增收的方案,只不过泸溪县体量太小,不太可能建立“姑苏产业园”或者“两江工业园”,因此还是要借助企业为载体。

  “大桥食品”和“大桥工业园”是主要合作方,沙城市政府农业局则是在“华东六省一市和中原省”的大基建框架下,提供了市场咨询、产销沟通的技术支持,又在姑苏市农业局的建议下,通过姑苏市和临川市的政府对接,建立了规模不算很大的岗位就业路径。

  原本临川市政府兴趣不大,但因为能创造就业,于是也就对泸溪县的自力更生,提供了一定的支持。

  当然总体上而言,多少还是临川市要占一点泸溪县的便宜,只不过这点儿利益来去,对刘谌、陈文林等人而言,无伤大雅,也懒得计较。

  “张老板,这趟海岱省的白菜,有啥说法没有?”

  “能有啥说法,不就那几招嘛,你又不是没见识过洋人不要脸起来,其实一点底线都没有。更何况南朝鲜人只是洋人的狗,脸本身就没有。”

  调试线路的时候,海岱省那边已经能看到大桥镇这边的画面,张浩南坐那儿的形象,瞬间将会议的气氛拉低了不少。

  从组织到“有活力社会团体”好像就差这么一个人。

  “张总旁边的是谁?”

  “陈文林,沙城农业局的局长,很有水平。‘大桥养猪场’在江北地区的推广,他出力很大,在农民工权益保障上,也很出彩。”

  “崇州市那个外沙港剪彩,我好像见过他啊。”

  “噢,邱少飞跟他关系很好,好像是同学还是什么,这个要回头问一问。”
本章节尚未完结,共3页当前第2页,请点击下一页继续阅读------>>>

上一页 目录 我的书架 下一页