他对经济收益有兴趣,但不大,反而给了一个建议,看看张浩南的态度。
“我们有新的专用处理器研究计划,现在想进一步升级性能,只是因为资金问题,卡了一段时间。如果你有这个意愿,那么这方面可以做成自筹资金项目。”
朱院长思维很活络,办事也不死板,“你想要经济收益是很合理的诉求,所以我们可以这么做,成立一个合资公司。其中专门搭建一个航天部专用数据中心,剩下的,就是你的。”
“包括知识产权吗?”
“这个可以再谈嘛。”
“那我问题不大。”
冀北省用地规划全看京城的文件,省内没啥话语权,但要是国防高科介入,那就是另外一回事。
张浩南本就动过在冀北省做个“孪生中心”的想法,相当于在南郊区的规划,一部分直接镜像到冀北省,包括大水面湖区也是如此。
假如有一个机场规模大小的湖区,还有一个好处不是饮用水这种简单社会功能需求,而是不怕高附加值产业区出现内涝。
一场大水亏个几千万上亿,在华北地区是很正常的事情,排涝能力摆在那里。
这个能力是自然禀赋,人为想要通过沟渠来解决,这是不切实际的,水网不可能跟江南地区一样密密麻麻,蒸发量一上来,再加上用水,直接都成了干涸的沟。
所以与其大规模挖沟开渠,张浩南更倾向于大水面。
这其中还有一个好处就是容易过审,京城市政府还能以湖区公园的名义搞外部建设,可以划入到市民需求那一块。
别看张老板玩的是金钱开道的路数,这里头都是活儿,小心思多不胜数。
“沙食集团”在跟随两江省、松江市的政府公关团队在京城活动时,同一个工程,换个名目,就是不同的结果。
难度是不一样的。
你说这个湖区是给冀北省老乡灌溉用的,那大概率就是困难重重,毕竟地主家也没有余粮啊……
京城的财政,京城的湖,给伱冀北省农民拿来浇地,多少有点不合适吧。
所以这事儿就得有些巧妙的理由,然后让部委切入沟通,再根据相应项目来做法律法规的推动。
比如说湖区挂个“XX湿地保护区”,那你能用来灌溉吗?
当然不能。
再比如说顶个“XX区水源地”,那你能开化工厂吗?或者农药厂?
更加不可能。
这些都是活儿。
只不过之前“沙食集团”没办法接触冀北省,这边拍不了板,再有兴趣也是无用。
现在航天口的国防高科介入,那就由头多了,基本建设就能当作特殊工程来做。
倘若要再加点保密等级,更是省时省力。
朱院长提到的专用处理器研发单位在津门,老设备是蜀都开发的,一直用到现在,现在想要升级,去津门还是相对来说容易。
因此除了冀北省的“孪生中心”设想,原先的津门备胎计划,也是可以转正的。
能不能落地,就看津门市政府有没有想法。
除了超算数据中心这些项目,还有一个引起张浩南兴趣的,就是工业机器人。
原航天部有一些东西现在依然很先进,比如说“激光定位”和“激光校准”,安东和荆楚兄弟单位的成果,只不过没有整合到工业机器人项目上,仅仅是在小范围的科研工程领域使用。
“紫金科技”已经用上了工业机器人,但只是试验生产线,就是为了测试工业生产流程的。
这个试验生产线,测试的不是产品,而是生产线本身。
之前张浩南在南郊区的“一揽子”投资计划中,跟京城各部门头头吃饭时,就专门提过安东省的科研所,是打算挖人的。
本章节尚未完结,共3页当前第2页,请点击下一页继续阅读------>>>