三月十七日,天气晴朗。
李想开始安排学堂的各种计划。
首先是进行装潢,按照后世的课堂布局进行装修,要有大黑板和粉笔,以及课桌。
其次,是各种采购物资。
然后再到招生。
对于招生,李想纠结了许久。
一方面,他想要从娃娃抓起,打算招收一批适龄的儿童,让他们从小就学习新知识,避免被这个时代的教育禁锢了思想。
只有这样,将来才能培养出合格的接班人。
另一方面,他也想招一批有基础的年轻人。
有基础的年轻人容易理解新东西,也比较好教,只需要强化培训几个月,就能上岗就业,快速成为学堂的第一代人才。
纠结了许久之后,李想终于决定……两个都要!
儿童放在基础班,年轻人放在加强班,两者同时上学,共同接受新式教育。
另外,关于这些学生上学要不要收钱,以及他们的衣食住行怎么解决,李想跟王府的管事讨论了许久。
最终作出决定——全免!
不管是儿童还是年轻人,衣食住行,统统免费!
这么优厚的条件,不信没人来。
制定了招生计划后,先是在书店门口张贴宣传词,还有圣贤碑旁边,以及城外的各个村庄。
到处都贴满学堂的招生宣传词,并且配了一名讲解员负责讲解。
做完这些,李想又把各科的老师都找来谈话,确定他们要教的内容。
在这方面,方楚和王孝通的准备做的最足,毕竟他们之前就是研究算学的,再加上李想提供的《数学》书,可以说如虎添翼。
孙思邈和甄氏兄弟所在的医科,也准备地十分充分。
甄权负责教针灸和诊脉,甄立言负责教本草和虫病的治疗方法。
孙思邈则涉猎广泛,什么都可以教。
之前一直犹豫的田灵竹,也找到了合适的方法,以《齐民要术》中的农学为基础,以李想的《自然科学》为参考,再加入自己的一些理解,重新写了一本“课本”。
至于方球,由于只懂一些力学知识,最后只能遗憾放弃教“物理”,转而去教“机械力学”。
化学方面,当然是李想亲自出马。
为此,李想拼命地回忆后世的常识,和一些初高中的简单化学知识,最后重新编写了一套化学教材。
过了两天,学堂的招生正式开始。
这天一早,学堂外的广场上就挤满了前来参观的人群。
人群中,大部分都是长安城里的文人士子,他们大多是看了书店门口的宣传词,带着好奇心过来的。
其他的则是附近的村民,大多都是小孩子,只有极少部分的老年人。
看到这么多人前来,站在教学楼上的李想十分高兴,连忙催促学堂的管理人员,出去招生。
本章节尚未完结,共2页当前第1页,请点击下一页继续阅读------>>>