当前位置:笔屋小说网>青苗> 第二十八章 乱世有宋(1/2)
阅读设置 (推荐配合 快捷键[F11] 进入全屏沉浸式阅读)

设置 X

第二十八章 乱世有宋(1/2)

章节不对?章节无内容?换源看看: 81中文网
  随耶律德光而返的还有被掳走的后晋君臣,耶律德光和石重贵的死,使得契丹和中原同时面临着“易主”。耶律德光的灵柩回到上京时,述律后没有落下一滴眼泪,也没有发丧,直到确定各部落都没有哗变时才举行丧礼。老太太惊人的冷静,却没能按照她的意愿立她的另一个儿子继位。当初为立耶律德光杀了那么多大臣,如今那些大臣的儿子都长大了,他们联合起来兵谏,拥立了废太子耶律倍的儿子耶律阮继皇帝位。这位传奇太后也被幽禁在了耶律阿保机的陵墓旁,直到七十五岁离世。

  回望契丹建国的这三十年,述律后的政治智慧为契丹的稳定打下了重要基础。在她的反对下,阿保机和耶律德光对中原的用兵都减小了规模,避免了大战决战。她更关心的是契丹八部的稳定,总是及时提醒丈夫和儿子时刻关注北部动态,一有状况即刻回撤。这对在契丹八部的基础上建立的辽国,成为一个长期稳定的国家奠定了重要基础。这些年除了中原后晋的石敬瑭晕头转向的割让了燕云十六州,契丹与中原的作战确实难占上风。原因是中原战事使百姓民不聊生,东征西讨不断,练就的是一支支能征善战的队伍。倒是几十年后中原休养生息,百姓安居乐业,都无心恋战的时候,军队就变得不堪一击。看来“富国强兵”是一个有待商榷的概念,不知富国是否还能有强兵,那时谁还会愿意让自己孩子去战场?这些年契丹的胜利多得利于耶律德光充分利用了汉族官吏妄想称帝的野心和相互之间勾心斗角的矛盾。

  契丹这三十年间的政治改革的成绩是有目共睹的,他们创造性的提出了“一国两制”,官分南北因俗而治。北面官,依契丹部族传统管理契丹部族、军事、政务。相对北面官的是南面官制,策略是“汉人治汉,高度自治”。以至于到了契丹后期,在契丹境内的汉族百姓都不愿意回到大宋朝了。他们在契丹安居乐业,也正常的参加契丹组织的科举考试、官吏选拔与任用,甚至还有点生活上的优越感。这为辽国学习先进的农业文明,大力发展生产力有着巨大的积极影响。虽然耶律阮成功继位,但辽国政局上党争定会更加激烈。这是辽国政局上两代人的恩怨。

  此时中原政局的乱象也好不到哪去。后晋的权臣刘知远兵力最强,此人对时局极有敏感性,石敬瑭称帝时他就预感到中原时局将更加混乱,便极力经营河东地区。当契丹大军攻打后晋时,河东节度使刘知远按兵不动,不救援不抵抗静观其变。当后晋灭亡后,他摇着尾巴去耶律德光的膝下,称儿。契丹人到了汉地,发现原来世间如此之美,美人楚楚动人,绫罗绸缎泛着波光。但他们一时还不懂得想不劳而获的得到这些是通过收税和收费,而不是去杀人放火抢劫。一时,中原变成了草原,契丹像狩猎一样去抢劫。汉人的火焰熊熊燃烧,烧得耶律德光只得仓皇北撤。这时刘知远又化身民族英雄树立威信,信誓旦旦要去追击契丹,救回晋帝。哪知他趁中原空虚,突然渡过黄河杀到洛阳,对后晋皇室斩草除根,建国史称后汉。这是一个黑暗而短命的朝代,苛税、酷刑横行,刘知远称帝后半年而亡,临终前命郭威、杨邠、史弘肇为顾命大臣,要他们辅佐刚成年的儿子刘承祐,其中郭威是位有极高威望的将领。三年后,乾祐三年(950)郭威出任邺都留守,且以枢密使的身份节制河北军事。此时后汉朝庭发生了兵变,先杀掉了在京的顾命大臣,并派人去刺杀郭威。刺客却是郭威的亲信,提前告知了郭威。郭威依策伪造了一份诏书,伪诏书命令郭威诛杀河北众将。当然,郭威要当着这些在战火和鲜血中建立起友谊的河北众将宣读这份诏书。果然军队同仇敌忾打着“清君侧”的旗帜就要向开封杀将过去。隐帝没有听母亲李太后的与郭威和解的劝告,还杀了郭威在京城的全家。结果是隐帝被杀,郭威进城,但郭威没有马上称帝,他让李太后立刘知远的侄子为嗣稳定局面。
本章节尚未完结,共2页当前第1页,请点击下一页继续阅读------>>>

上一章 目录 我的书架 下一页