当前位置:笔屋小说网>喋血上海滩> 第三十四章,进军苏联。(1/3)
阅读设置 (推荐配合 快捷键[F11] 进入全屏沉浸式阅读)

设置 X

第三十四章,进军苏联。(1/3)

章节不对?章节无内容?换源看看: 81中文网
  江强他们在双城子休整了五天,等到第一任县长来了,江强他们继续出发往海参崴方向前进,这个时候的海参崴还不到一万名士兵,但是又不敢逃跑这好加强备战,这个已经没有选择了,现在的海参崴已经是人满为患了,还有就是黑海舰队已经跑了,这个是国防部的命令。

  海参崴清朝时为中国领土,隶属于吉林将军。1860年11月14日《中俄北京条约》将包括海参崴在内的乌苏里江以东地域割让给俄罗斯帝国,现在符拉迪沃斯托克,原名海参崴,为中国领土,17世纪中期,沙俄皇朝伺机东侵,寻求在远东地区开辟港口。清康熙年间清政府和沙俄签订的《尼布楚条约》中明确订明海参崴所在地区属清朝,清朝中后期国势日衰,第二次鸦片战争中,1858年清政府和沙俄签订不平等的《瑷珲条约》,规定包括海参崴的乌苏里江以东地区为中俄共管。1860年俄国又逼迫清政府签订了不平等的《中俄北京条约》,清政府割让了乌苏里江以东包括库页岛在内的约40万平方千米的领土,其中包括海参崴。随后其成为沙俄在远东地区的一个重要的军事基地,不过由于距离俄国本部太远,所以该地的发展缓慢。

  海参崴。位于太平洋沿岸穆拉维约夫--阿穆尔斯基半岛的南端,临日本海。城市依山建筑。符拉迪沃斯托克北部为高地,东、南、西分别濒乌苏里湾、大彼得湾和阿穆尔湾。城市及港区位于阿穆尔半岛顶端的金角湾沿岸。金角湾自西南向东北伸入内地,长约7千米。入口处湾宽约2千米,水深20~30米,湾内宽不足1千米,水深10~20米。金角湾南侧隔东博斯普鲁斯海峡,有俄罗斯岛作天然屏障。海湾四周为低山、丘陵环抱,形势险要。由于符拉迪沃斯托克冬季结冰期长达100~110天(12月上旬至翌年3月中下旬),借助破冰船可通航。在夏秋两季多雾,其中6~8月平均有雾日一个半月,有时大雾影响航船进入港湾。

  这个时候的海参崴的粮食最多维持一个星期,江强想就等他们没有粮食的时候自然就会出来投降,接着江强调一个营前往大卡缅,哪里是苏联的一个造船厂,现在就是一个小镇,但是哪里的造船设备还是很先进的,大概过五天那个团长受不了了就出来投降,江强还是同样的条件就是愿意加入华夏的就可以留下不愿意的可以回苏联,绝不会强行阻拦,结果是只要不到二十个人愿意会莫斯科,那些农民和工人谁也不愿意回去,接着大批的粮食运过来了,那些苏联人才松了一口气,所有的军人也不敢回去,这个时候的苏联正在搞大清洗。

  江强明码说,我是王以哲已经拿下海参崴和双城子,你们苏联的军队要抓紧时间不要等我们打到莫斯科的时候你们还在路上,哈哈。

  这个时候王以哲已经亲自来到海参崴,江强说,我们继续往达利涅列琴斯克前进,沿途没有一个城市抵抗还有就是这里离莫斯科也太远了,用了三天的时间已经来到了达利涅列琴斯克。达利涅列琴斯克(Дальнере?ченск)位于乌苏里江东岸伊曼河口。原为中国领土,称为伊曼(一作亦麻、伊瞒、尼满,皆为满语音译,意为“山羊“)。明朝在此地设有亦麻河卫,清朝该地属于吉林将军辖地。1860年,根据《北京条约》,该地并入沙俄,仍称伊曼(俄语:Иман)。苏联政府将其更名为“达利涅列琴斯克“,意为“遥远的河流“。但伊曼一名在中国文献中仍有使用。但是这里的人口太少了,那个团长也是带领士兵投降,接着大批的黑龙江的老百姓往这里移民,一个人可以拥有100亩土地,苏联人也是一样,一个村一部拖拉机,这个条件简直是太好了,还有就是五年不用交任何的税收,那些苏联农民也是一样。
本章节尚未完结,共3页当前第1页,请点击下一页继续阅读------>>>

上一章 目录 我的书架 下一页