而另一派则认为,近几年华夏科技的发展都呈现出某种不可思议地跨越性趋势,这一次很可能也不例外。
两拨人马争执不下,渐渐地,单纯的技术讨论开始变了味。
“你们想的太美了,总以为自己可以实现弯道超车,但你们有没有想过,技术的积累本来就不是一朝一夕的事情。”
“别以为搞出了一些应用技术上的突破就有多了不起了,在基础科学领域,老美才是老大!”
“你以为我们材料学很强吗?别扯了!不说全氮阴离子盐项目,金属氢项目,不还是要靠外援吗?”
“认清现实,正视差距吧。”
“呵呵,楼上的是跪太久了站不起来吗?我们的材料学不强?你自己去翻翻《先进材料》,看看这几年我们有多少论文?”
“别的不说,光是航空领域新材料,这几年就出了多少了?”
“要不然,你以为我们的飞机哪来的,航母哪来的,导弹哪来的?”
“光是有材料更新并不代表材料学就强,那些高温阻燃材料不过是在现有的理论基础上进行的重新排列组合罢了,跟全氮阴离子盐的难度相比,差的不是一点半点。”
“一个是老技术的优化,一个是崭新的新技术,能一样吗?”
“别说那么多了,你们要是觉得南理工牛逼,让他们直接拿成果出来啊,你看看他们敢回应吗?”
“呵呵,拿出一个“因为意外已经消亡”的成果吗?谁还不会啊.....”
·······
争论愈演愈烈,而冲突的核心,也慢慢集中到了进行着同类研究的南理工项目头上。
无论所持的观点是正面还是负面,所有人都在期盼着南理工能站出来回应、能公开他们的最新进展。
然而,处于讨论中心的南理工却从始至终都没有做出任何回应。
因为,这只规模不大的研发团队,此时正在集中他们的全部力量,对项目发起最后的冲刺。
技术、工艺已经完全确定,距离真正合成出全氮阴离子盐,只有一步之遥了............
另一边,伦敦,国家复合材料中心。
布鲁克·寇茨坐在自己的办公室里,而他的对面则是从在帝国理工时期开始就一直跟着他的学生、同事兼朋友菲林·威瑟斯。
布鲁克罕见地没有在这个本该享受下午茶的午后离开中心,去到他熟悉的咖啡馆里喝上一杯加满糖的红茶,而是反常地留在了办公室里,仔细地着一封来自华夏的邮件。
对他这样地地道道的英国人来说,这似乎是有些太过于辛苦了。
如果放在以往,无论是因为何种原因而被迫“加班”,布鲁克都少不了要在嘴上咒骂几句,甚至有可能会就此罢工。
但这一次,他却乐在其中。
原因很简单,这封邮件里所书写的内容、以及这些内容给他提供的趣味,已经超过了喝不到一杯完美的下午茶的损失。
对他这样的学者来说,能接触到新的东西、新的思路,永远都是第一优先级上的事情。
而就在他沉浸于邮件的内容中不可自拔时,一旁的菲林突然开口问道:“布鲁克,你真的决定要改变行程,放弃洛杉矶,前往华夏了吗?”
“要知道,我们在两个月前就已经跟克里斯特那边确认了意向,现在突然变更,不仅有可能交流的机会,说实话,也确实不太礼貌....”
听到他的话,布鲁克满不在乎地摆了摆手,随口回答道:
“这本来就是双向选择的活动,我们也从来没有说过一定会去,更没有让他们为我们预留什么资源。”
“充其量,我们只是给了他们一个机会罢了————现在,我们有了更重要的额事情要做,就把这个机会收回了,这不是很合理吗?
菲林一时语塞,沉默片刻之后,他才无奈地说道:
“话是这么说倒也没错,不过.......南理工的成果,真的有那么新颖吗?新颖到足够让我们放弃一个已经确定的成果,反而去关注一个从未有人走通过的方向?”
布鲁克立刻来了精神,他指着屏幕上的文字说道:
“你自己看呗,他们拿出来的阶段性成果不仅仅是新颖那么简单,最重要的,是极高的完整性。”
本章节尚未完结,共3页当前第2页,请点击下一页继续阅读------>>>