当前位置:笔屋小说网>清末的法师> 第837章 我是星月(1/3)
阅读设置 (推荐配合 快捷键[F11] 进入全屏沉浸式阅读)

设置 X

第837章 我是星月(1/3)

章节不对?章节无内容?换源看看: 81中文网
  终于轮到各地记者上场。

  “赵先生,能拍照了吗?”

  当初赵传薪说了,只有他允许,众人才可以拍照。

  别人说的话,说不定还有胆大包天的记者偷偷尝试一下。

  例如美国记者,他们想来自诩有冒险精神。

  可赵传薪说的话另当别论。

  不听有性命之虞。

  赵传薪招招手:“过来拍吧。”

  这种事,怎么能少的了宣传呢?不宣传哪来的信仰之力?

  众记者大喜,立刻将架子支上,将谈判桌半包围。

  最正式的,莫过于在谈判桌尾,双方代表一致望向镜头的那一张。

  赵传薪今天穿的是此时还未盛行的双宫丝介于灰蓝之间的西装。

  何为双宫丝?

  两个蚕结一个茧,这种茧叫双宫茧。

  双宫茧缫的丝就叫双宫丝。

  双宫丝比普通丝绸更厚重、粗糙,和正常丝绸织物的细腻、软糯搭不着边。

  衣服上会有一些细小的疙瘩,粗看好像起球了,细看就会发现这种真丝料比寻常更蓬松。

  这种面料西装也具备真丝面料的光感,但却是哑光。

  总体来说,挺括,垂感强,硬气,粗犷里带着低调的高雅。

  此时还没流行双宫丝西装,不常见的、千里才挑一的双宫茧通常被挑出来贱卖甚至丢掉,因为商家担心影响丝绸总体品质。

  所以赵传薪的两套双宫丝西装用了最便宜的价格,穿出了千里挑一的逼格。

  这不就有记者小声嘀咕:“赵先生真是质朴,西装这么旧了还要穿。”

  “事情哪有这么简单?这些天,他每次来都换不同风格西装,最廉价的也是羊绒精纺,你觉得他质朴?你仔细看,那不是破旧,相反这衣服是新的,只是面料特殊,穿在他身上真是好看,高贵,又富有男人味。”

  “啊这……等结束,我找人打听打听这是什么面料,我也要做一件。”

  其他人正襟危坐,唯独镜头最深处的赵传薪靠在椅背,在拍照的一瞬间,他拿着棱形面圆肚玻璃杯喝水,挡住了半边脸。

  记者:“……”

  下一位。

  拍摄瞬间,赵传薪举起了手中夹着的雪茄抽了一口,烟雾缭绕中他的神情变幻莫测,看不太清楚脸孔。

  另一个角度,赵传薪身体前倾,双手交叉,双拳挡住下巴,右手夹着的雪茄竖起来,恰好挡住了一只眼,他只露了三分之一脸。

  记者们要抓狂了。

  还能不能愉快的玩耍了?

  故意的吧?

  也就是侧拍,拍赵传薪这一方背影的时候,赵传薪的全部背影被抓拍下来。

  别的记者怂,只有乔治·林奇上前说:“赵先生,我给你单独拍一张吧?”

  赵传薪一把拉过张寿增和吴禄贞:“来来,这两位才是栋梁之材,是中国未来之俊杰,他们会将一生中最灿烂的笑容奉献给你的镜头。”

  乔治·林奇:“……”

  张寿增和吴禄贞大囧。

  两人手足无措,满脸彤红的接受了乔治·林奇的拍照。

  连拍两张,这两张照片一直传到了二十一世纪。

  赵传薪躲开的时候,恰好到了之前讨论他西装面料的记者附近。

  那记者实在太过好奇,没忍住,伸手摸了摸赵传薪的衣服。

  擦,真不是起球,不是磨损,西装真的是新的。

  赵传薪赫然转头:“警告你别动手动脚的昂?”

  记者吓了一跳,讪讪笑了笑,壮着胆子问:“赵先生,您的西装是什么面料,看起来真独特,越看越让人觉得高贵。”

  “呵呵,你要说这个,那我可不困了。”赵传薪转过头和记者白话起来:“这要从唐朝说起……”

  赵传薪给他从丝绸之路讲到了八国联军侵华。

  记者直接懵逼了。

  讲了一堆,最后记者才得出结论——双宫绸。

  赵传薪不知道,他又在时尚界刮起了一股歪风。

  实际上双宫绸面料很小众,追求者不多,从来都是如此。

  但当报纸上将他的衣服报道后,全世界流行起了双宫绸面料西装,双宫绸被炒到了天价。

  大家都爱装一种比:例如有人嘲笑你穿的寒酸,你说伱個傻逼,老子这是双宫绸,赵传薪穿的那种,能买你十件普通真丝西装。

  就很爽。

  再喧闹也终究有个落幕。

  临谢幕前,廓索维慈当着一干记者和清廷方代表的面,意味深长的对赵传薪说:“赵先生,送你一句话——你不可能与全世界为敌,你已经站在万丈深渊的边缘。”

  记者们顿时兴奋。

  不搞点事情,报道起来岂会精彩?

  爱新觉罗·奕劻先是愣,旋即幸灾乐祸:赵传薪,早晚有你好看的。

  徐世昌和吴禄贞眉头紧皱,想到了一些可能。

  张寿增等一干对俄交涉局的人紧紧站在赵传薪身后。

  赵传薪沉默了几秒,龇牙笑说:“如果为了这片山河,我宁愿对战全世界,我会义无反顾跳进万丈深渊!”

  全场寂静,乔治·林奇忽然鼓起掌来。

  站在中立角度看待问题,任何保家卫国的一腔热血都是值得赞扬的。

  赵传薪对答漂亮,全场鼓掌。

  廓索维慈愕然,本想临别前找个场子,却让赵传薪装了一回比。

  这他妈上哪说理去?

  不能总是被动装逼。

  赵传薪龇牙对廓索维慈说:“我也送你们沙俄一句话。你的士兵因强征或为薪水入伍,而我的士兵却是为重整山河、为守卫家园而战。”

  记者们兴奋的就连面上的痤疮都闪闪发亮。

  太精彩了!

  吴禄贞瞪大眼睛:牛逼!

  徐世昌心说:赵炭工不愧是赵炭工,连外交都如此犀利。

  只有爱新觉罗·奕劻愀然不悦。

  整个清廷也找不出赵传薪这样的人,说不出如此有底气的话。

  就问你气不气?

  而且言谈中,赵传薪只谈山河,谈国土,士兵说是他的士兵,对清廷只字未提。

  其用心显而易见。

  赵传薪斜叼着雪茄,披着大衣率众向外走,他两手抄兜走的六亲不认,他的一干下属走的挺胸抬头扬眉吐气。

  第二天,海拉尔、满洲里以及附近大大小小村县各翼沸腾了。

  赵传薪真做到了。

  赵传薪带他们夺回草场,夺回耕地,夺回矿产,夺回了几乎整一条额尔古纳河,夺回了额尔古纳河左岸的草场和耕地……

  赵传薪还从沙俄手里讨要了35万两银子的战争赔款。
本章节尚未完结,共3页当前第1页,请点击下一页继续阅读------>>>

上一章 目录 我的书架 下一页