当前位置:笔屋小说网>犁汉> 第四百八十一章:政制(2/3)
阅读设置 (推荐配合 快捷键[F11] 进入全屏沉浸式阅读)

设置 X

第四百八十一章:政制(2/3)

章节不对?章节无内容?换源看看: 81中文网
  

  当然张冲也知道如今为大争之世,有政务能力的人才本就稀缺,别的势力大用还来不及,更不用说让人家下去了。

  而且如果贸然让官吏离任,很容易就泄露泰山军的情报。

  正是以上的现实考虑,张冲并没有采取现代某些企业常用的末尾淘汰制,而是只将连续四年政务考核为下下者,转迁到别的部门。

  而除了六部的具体职司有创新,在政务处理的逻辑上也发生了巨大改变。

  唐时六部长官为事务官,并不参政议政,所以总会和门下长官们发生抵牾。

  而现在张冲则将六部的长官全部赋予议政的权限,也就是说平时是在曹司坐衙,但有涉及到他的事了,就要来前殿议政。

  这样做的好处有两点,一个是这些六部长官更了解条块的情况,他们参与决策能保证决策的合理性。

  另外一个重要理由是,这些人的参政议政能最大程度消解计划与执行之间的鸿沟。

  毕竟有那么一句话是这样说的嘛:

  “因为参与,所以认同。”

  当各部长官拿着他议政出来的诏书,他自己就会去推动下去,而不是相互推诿。

  以上的政务改革也是施行不久,一切都未成定数,但即便从目前来看,张冲的改革依旧是非常独创的,并不是说直接就将隋唐的三省六部制搬来就用。

  这套小试牛刀的改革到底能不能适应时局,一切都还需要时间的验证。

  ……

  很快,隶属在前殿司室的谒者就将门下省的六位阁老,以及涉及土地事务的财部尚书一起喊来了。

  这些谒者也是蛮辛苦的,又是拟招抄录,又是前后传召。这也是张冲的用人风格了,竭尽全力。

  门下省就在前殿外,来的最快,而财部等六部在宫外的南殿,所以是最慢来的。

  在等财部尚书的过程中,张冲已经让谒者将许汜的弹劾表抄录了六份。

  这既是方便六位门下长官览阅,又是为了隐匿掉许汜的笔记,不让在场的人认出。

  如今在场的六位门下,都是张冲精挑细选的,里面既有泰山军的老阀阅,又有精通政务的高级人才,总之为了这份名单,张冲花了不少时间。

  此时前殿内的格局是这样的。

  张冲坐北朝南,面于门而坐。

  而在他的左手边摆了六面席子,这是给六位门下坐的。而在他的右手边也摆了六面席子,这是给六部尚书坐的,虽然这些人不是每次议政都会参与,但还是要留着席位以示尊崇。

  不过虽然门下和尚书都是并列而坐,但此世是以左为尊的,所以还是在体现着诸门下的清贵。

  此时在左列第一位的就是度满、在他之下的是何夔、陶黯、蔡邕、诸葛珪、田丰。

  这个席位排序本身就说明了诸门下的高低。

  度满作为张冲的发小和一起创业的元勋自然是首席。而何夔是张冲整个转战过程中最大的谋主,功勋卓著,为次席。

  而陶黯有远谋,数次策划了泰山军战略性决策。然后蔡邕清贵,又是汉室的高层,还是张冲的老丈人,自然也有他一席。而诸葛珪则是政务娴熟,掌于庶务的能臣,所以也有一席。

  但奇怪的是,田丰何德何能?他不过一介降人,即便真有能力,即便是一个末席,也轮不到此人啊。

  确实,本身这个人选也是有董昭作为备选的,毕竟此人在能力、功勋、阀阅皆强于田丰。但最后考虑了一下,张冲还是选了田丰。

  没其他原因,就因为田丰是北人。

  单看上面五位门下,皆是有功有能,谁都服气。但这放在一起看,这五个人都是什么人?不是青州人就是兖州人,这让现在的河北人怎么想?

  每一个门下都是能参政议政的,从这里发出去的每一个诏书都涉及到一大群人的利益,如果河北人没人在门下省,那他们就会想,自己的利益是不是就没人在乎。

  而现在泰山军的主体都在河北,那就要考虑这一层,所以单就河北人这个身份,田丰是最合适的。

  一个是这人确实能力不错,又因为投降的早和泰山军没血仇。
本章节尚未完结,共3页当前第2页,请点击下一页继续阅读------>>>

上一页 目录 我的书架 下一页