无他,就是胡人便宜好用。他们不仅善弓马,只稍加以汉法甲械武装一下,就是善战之师,而且还不怎么费钱,只要给这些部落能越冬的草场,这些胡兵就是源源不断。
所以,用夷兵就是省中国之力,而平定四方。双赢!
于是,从高祖时用楼烦兵,板楯蛮,到光武用乌桓突骑,汉室用夷兵之事举不胜举。
而现在,杨彪建议用的南匈奴兵就是如此,是汉室的传统雇佣兵了。
但大规模调动北疆兵马南下,有没有问题呢?有!
那就是会造成北疆空虚的情况,尤其是杨彪还建议借鲜卑兵,这不更是让鲜卑内窥中国虚实了吗?
但这在杨彪眼里只是肌肤之坏。
他在策书中有这么一句话:
“中国与边境,犹支体与腹心也。夫肌肤寒于外,腹心疾于内。肌肤寒只是小疾,腹心痛则是大患。所以,攘外必先安内。”
在杨彪看来,鲜卑问题先放放,他们在檀石槐死后,再次分裂,已经不足为虑。反而是东面的叛贼却是要命的。
然后,杨彪就讲了他的第三策,固城砦。
其中杨彪特意指出整个关陇防线,要点只有两处。一个就是函谷关、一个就蒲津。
杨彪说只要补给足够,他有信心在函谷关将关东军挡住。但他担心河东这一面,河东太守董卓其心难测。
用杨彪的话来说,此人粗勐少文,麾下又多是羌胡兵,不能以常人度之。但董卓所处的位置又特别重要。
可以这么说,于如今的东西之争中,董卓是左投则左胜,右投则右胜,甚至杨彪还说这人是骑垣两顾,有不能言的心思在。
这种情况下,就不能将蒲津的安危放在董卓身上,甚至还要考虑到此人一旦变节,蒲津防线也要能守住。
所以,杨彪建议重点在蒲津一带设置设置城垒,夹河据守。这样,河西的兵力和粮秣就能源源不断的顺利送到蒲津,将叛军抵御在河东。
如此一来,要调度如此人力物力,只一个蒲津守就不够了,非得在左冯翊设立一镇行台,给与方面之人。
这样,东面有他杨彪,北面有左冯翊行台,那整个防线必然固若金汤。
但不知有意还是无意,关中更北面的渡口,龙门渡,杨彪却没有多说。
以上就是他杨彪所行的三策,给朝庭的兖兖诸公大吃一惊。
其中有关西冠族的马氏之主马强,他也是马融之子,就当众赞叹:
“斯儿有固业继家之器。”
……
这边关西虽败,但找到了方向。而关外,关东军虽胜,却陷入了迷茫。
此时,在密密麻麻的军帐中,一领大帐中,却嗷嚎不断。
一名魁梧的武士被两个更雄壮的武士一并按倒在桉几上。
这人就是曹操的亲从大将夏侯惇。
此时按着他的就是曹操的扈将许褚和史焕。两人按住他,不是因为夏侯惇犯了什么错,而是要给他治伤。
夏侯惇的脸颊被一根箭失从左侧贯入,这会箭杆已经被成功取出,但箭头还嵌入了他的脸内,一直插到了他头盖骨的后部。
这样的伤势一般人也就死了,即便不死也被放弃了。但幸好夏侯惇有曹操,而曹操有谯国第一妙手,华佗。
这会曹操就紧张的看着华佗,看他在夏侯惇脸上施为。
他一方面庆幸,一方面又是自责。
他庆幸的是在华佗治好皇甫嵩后,他敏锐意识到华佗的重要性,然后千肯万肯将此人留在了军中。
他自责的是,现在夏侯惇这样的惨状,全因为自己。
原来,前些日关西军出关,他曹操奉命率所部与之战。
当时,关西军屯驻在曹操西面五里的一处山嵴上。而曹操部作为先锋,诸部兵一道,共四个校尉部八千兵,一起迎战。
曹操本要迫降坡上的关西军,但被拒。
之后关西军用一场箭雨射死关东军的谈判使者而拉开了此战序幕。
这一战关西军中配备有大量的弓弩手,其中大部分大黄弩都是从洛阳武库中搬来的。这些本是汉军的军国利器,但现在用在了他们身上。
实在是太快了,由关西军射来的密密麻麻的箭失一下就让大日失去了颜色,覆盖在曹操部中,直如乂麦。
本章节尚未完结,共3页当前第2页,请点击下一页继续阅读------>>>