当前位置:笔屋小说网>大明英华> 第六十四章 在松江府开海(1/2)
阅读设置 (推荐配合 快捷键[F11] 进入全屏沉浸式阅读)

设置 X

第六十四章 在松江府开海(1/2)

章节不对?章节无内容?换源看看: 81中文网
  郑海珠直率地向黄尊素表达了自己的疑惑。

  前朝首辅徐阶,当年在京师恶斗严嵩时,他儿子在松江,可也没耽误广占农田,并且改稻为桑。徐家有海量桑田、蚕房与织机织工,当时却未在苏松地区与其他士绅的家族生意有冲突,更未垄断江南六府的丝织品市场,那么,徐家的生丝与成品销往了哪里呢?

  黄尊素目光一闪:“海外?”

  “对。”郑海珠很肯定地点点头。

  “不可能,”黄尊素终于再次露出那日家门口与郑海珠争执时的愠意,“徐阁老当年最反对通倭。”

  郑海珠料定黄尊素会有此反应。

  虽然徐阶生活的时代,东林学派尚未蓬勃发展,但这个城府深沉的老狐狸斗倒了奸党严嵩,又是江南士绅的代言人,如今自诩清流、忧国忧民的东林学派,对徐阶比较尊崇,也不奇怪。

  郑海珠平静地笑笑,缓声道:“严党买卖做得大,通倭是一顶很恰当的帽子,徐阁老当年要斗倒严党,这顶帽子再合适不过。

  再说,反对通倭,未必就是反对开海。反对朝廷开海,未必就是反对自家出海。

  黄老爷你是读书人,更是宦场中人,一定比我想得明白,徐阁老当年,是怎么回事。

  至于我们这些升斗小民呢,虽然没读过什么书,更没得官做,但我们倒愿意相信徐阁老家当初是往海上做买卖的,因为这起码说明,海路,是一条大路,若能由几家出海,改成万家出海,就会有许许多多的小民,在这条大路上寻到活路。

  而历朝历代,有熙来攘往的驼队车队商队,朝廷就有商税进账,这是利国利民的善举,只有那些大权在握、可以越过海禁而中饱私囊的人,才会反对开海,黄老爷你说,是不是?”

  黄尊素听完郑海珠的分析,没有点头,却也没有反驳,而是盯着不远处江堤边的人群,满脸的森严冷气倒是消散了些。

  郑海珠眺望的,则是吴淞江往东奔流的方向。

  年轻的女子,带着一丝凭吊之意,又带着几分憧憬之情道:“我到松江谋生后,才晓得嘉靖爷的时候,松江有过几次极为惨烈的抗倭之战。但这难道不恰恰说明,松江确实地处海防海贸的紧要位置吗?既然隆庆爷登基后,福建月港就已经开关了,广州澳门那边的弗朗基人也把海贩做得风生水起,我们松江为什么放着如此得天独厚的位置,不向朝廷进奏开关呢?这不单单是我韩家的棉布多一条外销路子的事。”

  黄尊素闻言,目光也投向流云涌动的东方天际。

  作为长期生活在宁波府余姚县的人,他当然明白,陆地一直往东,是与大明万里河山完全不一样的世界苍茫大海的世界。

  “所以,郑姑娘,听方才庄府台的意思,是你向他建言,在松江府另开一条新河?”

  “对,吴淞江太窄,又多有曲折,泥沙容易淤积,不如干脆截淞入浏,从邻州太仓进入长江。至于太湖水,可以引到新拓宽后的河浜里,继而在上下黄浦间形成宽阔的江面,最终流入东海。这样既解决了太湖泄洪,又使得松江府新开一条能够停泊福船的大江。并且,黄老爷看看现下的上海县,就有许多适合建造水埠码头的江湾,沿江的许多沙地种不了稻谷,但总可以修堆货的仓库吧。”
本章节尚未完结,共2页当前第1页,请点击下一页继续阅读------>>>

上一章 目录 我的书架 下一页