当前位置:笔屋小说网>人间最高处> 第一卷 人间栖客 第七十章 湖上遇故友(1/3)
阅读设置 (推荐配合 快捷键[F11] 进入全屏沉浸式阅读)

设置 X

第一卷 人间栖客 第七十章 湖上遇故友(1/3)

章节不对?章节无内容?换源看看: 新笔趣阁81中文网
  洗笔湖至今没人发现刘景浊已经到了。

  往西边儿湖畔高楼去的路上,十几里路,至少瞧见了数百小舟,里头都是埋头苦思的写书人。

  一整座洗笔湖,至少也数以十万记的写书人,他们将湖上小舟称之为小黑屋,写不出来时都喜欢待在里头。

  有些书有人看还好,更多是没人看的书,其实越把自个儿关进小黑屋,越是心情郁结,毫无头绪。

  刘景浊笑问道:“你那个朋友,不一起吃个饭去?”

  百节摇摇头,摊手道:“他说这会儿有灵感,憋一个时辰,写个四千字再说。”

  好家伙,书都能这么写了,按字数?

  刘景浊觉得这等人甚是厉害,于是说道:“一个时辰能写四千字,铁手啊?”

  结果百节摇摇头,笑道:“这算个啥,有些人一个时辰写两万字呢。”

  刘景浊心说那人决计是个炼气士,要是以灵气书写,当然是抄书,我一个时辰抄多少都行。

  不过人家写书,还是要脑子的。

  百节回头看了看,笑道:“那个花婆婆还在后面儿,要不要我送她去酆都罗山?”

  当然是句玩笑话,刘景浊也没理他,于是百节又瞧了瞧跟在几步之外,眉心多了一个红点的窦琼。

  他没忍住调侃道:“听说婆娑洲那边儿,妇人额头都要点上一点殷红,叫做迪勒格,有吉祥如意的寓意。”

  刘景浊翻了个白眼,这家伙真够损的,婆娑洲那边儿,这眉心点痣的,可都是嫁了人的。

  百节传音道:“殿下,带着她,不是带了个累赘么?你咋想的?”

  刘景浊并未传音答复,而是开口道:“我本意极其简单,就是让这位做派大过公主的窦小姐受点儿苦。”

  窦琼跟在后方,始终一言不发。

  可心里早已骂了刘景浊不知多少遍。

  反正对于窦琼来说,她觉得自己永远都不会有瞧得起刘景浊的时候。

  赶中午终于走到了那处不缀楼,吃饭先。

  几样简单菜式,全是素的,又要了三碗油泼面。

  刘景浊跟百节吃的津津有味,窦琼却只是瞧着,不动筷子。

  百节一脸嫌弃,转过头,冷笑道:“窦小姐大鱼大肉惯了,吃不了这粗茶淡饭?”

  就这几个菜,在这地方,少说也得一两银子了,放在偏远些的地方,买上二亩地绰绰有余,她还嫌弃。

  刘景浊自顾自吃面,都不搭理窦琼。

  窦琼皱着脸开口道:“我不用别人用过的东西,我中午不吃面,晚饭不吃米。”

  百节一脸愕然,气笑道:“这是什么他娘的穷讲究?难不成你出门儿吃饭,还要自备碗筷?”

  刘景浊吸溜一口面,含糊不清道:“别管,不吃就饿着。”

  本就是一个黄庭境界而已,又被封了修为,挑这挑那的,那你饿着呗。我还就不信了,你窦琼能露水充饥,湖风管饱!

  吃完一碗面,刘景浊抿了一口酒,淡然道:“写那几篇混账文章的人,如今在不在洗笔湖?”

  窦琼皱眉道:“落款明明是集贤院,你到这儿找人?”

  刘景浊喊着酒水咕噜一口,冷声道:“你觉得别人都是傻子?还是说,你那位天才情郎就这么有底气,能在我手底下把你救出去?”

  窦琼冷哼一声,沉声道:“你身旁若是没有这个真境,他能打你十个!”

  百节咋舌不已,这女子是真没点儿眼力见儿啊!

  一个七十岁的元婴修士,这会儿敢冒头儿都已经极好了,你指望他在景炀地界儿上跟景炀的椋王叫板?咋想的嘛?

  刘景浊也懒得搭理她,只是擦了擦嘴,起身说道:“给钱吧。”

  窦琼皱眉道:“凭什么我给钱?”

  刘景浊撇撇嘴,“白白教你做人啊?这是学费。”

  走出不缀楼,刘景浊伸出手掌,压下两根手指。

  事不过三,已经给了洗笔湖两次机会了,再没有人站出来,就别怪我出手无情了。

  百节顺手折了一根树枝,轻声道:“殿下接下来怎么走?”

  刘景浊也不隐瞒,只说道:“掉头去一趟谢罗山,然后西去,过蜀地后入南越道,出了景炀本土后直去十万大山。”

  红衣女子默默记下刘景浊去处,十万大山!

  那处上古战场遗址,于整个九洲来说,都是一块儿机缘极多的地方。

  数千年来,至少有三人在十万大山一夜登楼。

  百节讪笑道:“那我呢?”

  那个地方自己是万万不敢去的,别看有个真境修为,真要去那里,作为妖族,死都不晓得在怎么死的。

  当年妖族倒戈,第一场大战便是在那十万大山。

  刘景浊摇摇头,“你就胡游乱逛呗。”

  原本刘景浊还想去一趟云梦泽,只不过现在带了个拖油瓶,一趟谢罗山之后,就得直往西南了。

  刘景浊传音问道:“当年越国君主是在哪座山头儿习得玄女剑,有没有头绪?”

  若不是一趟青泥国,刘景浊压根儿想不到,遗落十万大山的那柄剑会是玄女佩剑。

  古时越王曾派人入西南山中寻剑,传说得一仙子传授剑法,后仿照仙子手中之剑,由一位铸剑大师开炉铸了八柄剑,后世那位子年先生所著文籍之中,称之为越王八剑。

  近六千年前的古剑,早就不知去处了。

  而刘景浊要去寻的剑,则是虞长风口述,藏匿于十万大山之中,灵性斐然的一把上古仙剑。那柄剑极有可能已经诞生剑灵。

  百节传音答道:“翕州我去过了,书中记载早已物是人非,很难查到什么了。不过,当地山民口口相传,说当年有位仙女曾在山中结茅修行,后曾收养过一头白猿,不知过去多久,仙女飞升天外,白猿背剑离山,往西南去了。”

  刘景浊点点头,传音说道:“是有这么个说法儿,相传诗仙就曾与白猿学剑。”

  刘景浊忽然想到了前朝一个故事。

  安南国那边儿年年上贡狌狌绒,无数猿猴惨遭杀戮,最后一次三千大军进山,可独一人返回。

  当时那个活着的人,回到安南国后已然神志不清,只不断念叨,白猿提剑,只一抬手,三千人便尽数死绝了。
本章节尚未完结,共3页当前第1页,请点击下一页继续阅读------>>>

上一章 目录 我的书架 下一页