当前位置:笔屋小说网>大明嫡子> 第四百一十四章 添一把火(1/3)
阅读设置 (推荐配合 快捷键[F11] 进入全屏沉浸式阅读)

设置 X

第四百一十四章 添一把火(1/3)

章节不对?章节无内容?换源看看: 81中文网
  墨点在奏章上一点点的晕染开。

  斑斑墨迹,好似风雨江南下的泼墨一般,由深及浅,向着四周,沿着纸张的脉络扩散开。

  解缙的眉头夹紧,神色显得有些凝重。

  他的声音在文渊阁里回荡着,让年轻的学生不禁有些意外,先生还会有这种模样的时候。

  前来的锦衣卫百户躬身上前:“学士,殿下今夜回京,是离了行在单独而行,京中百官尚不知晓。”

  解缙抬起头:“消息可否送到太孙府和陛下那边了?”

  百户官摇摇头:“殿下只叫我等来寻学士。”

  太孙回京,却特意藏匿行踪,单独离开行在回城,又不告知太孙府和宫中,单单是将消息送到了自己跟前。

  解缙一时间浮想联翩,心中的忧虑也更重了些。

  半响之后,他才重新抬起头,看着还等候着在自己眼前的锦衣卫百户。解缙脸上露出一抹歉意,轻声道:“有劳诸位了,臣已知晓殿下行程。”

  “下官告退。”

  锦衣卫百户躬身抱拳,领着两名总旗官轻步退出文渊阁。

  殿内,解缙目光紧锁在那染着墨迹的奏章之上。

  接任通政使司知事官的年轻学生,安步上前,为解缙倒了一杯茶。

  年轻的知事官又将染了墨的奏章从解缙的眼前取走,低头看了两眼:“是四川道的奏事,无甚大事,学生补了这一块便也无事。”

  说着话,年轻的知事官便从一旁的木兜取出工具,裁切贴合奏章,在一旁补录奏章内容。

  解缙则是抬起手压在桌面上:“今日朝中如何?”

  年轻的知事官愣了一下。

  皇帝是勤勉的,自登基以来每日都要上朝,与群臣商议国策。只是这两年,因为太子愈发年长,太孙也越发的沉稳起来,这才少了些朝会,国朝大事几乎近乎交由太子处理。

  目下,朝中一直都保持着一个相对平和的节奏在推动着大明前进。

  但是很显然,先生想要问的不是这些。

  年轻的知事官想了下才开口道:“各部司衙门近来都在按部就班,但诸位师兄学长想要做些事情,虽然不曾有过阻碍,却是比先前要拖沓了不少。”

  将近来朝中的大致说出口,年轻的知事官悄悄的看了一眼解缙,目光转动了一下。

  随后,年轻的知事官小心低声道:“先生,昨夜里的消息,听闻殿下这一次抄了整个孔家,那些孔家人已经在被押入京师的路上了。”

  “大明以孝治国,以大明律治国。”

  解缙轻声应了一句,目光审视的看向年轻的学生。

  年轻的知事官脸上露出尴尬,搓搓手道:“学生在想,殿下此举之意,是否是要在朝堂之上做些更迭之事?若是如此,殿下此刻藏匿行踪,今夜回京,学生们是否又该做些什么准备?”

  解缙冷哼了一声:“为臣者,岂可妄自揣测上意乎!”

  说着话,解缙便将手边的一本奏章,砸在了年轻的知事官胸口。

  知事官将胸口的奏章接过,涨红着脸嘿嘿笑了两声,便低头打开奏章,几眼观望看下去,年轻人脸上便露出一抹震惊。

  “高学……方伯,已经到钱塘码头了,这是什么时候的事情。”

  解缙哼哼了两声:“交趾道这两年的施政,因为远离中原,与朝中历来所行大有不同。诚然,有不妥之处,但所幸成效斐然。这一遭殿下西巡兼行赈济,河南道、山东道两地大乱,却也是恰逢其时,未尝不是一个机会。”

  “机会……”年轻的知事官眉头皱起,却掩不住年轻人的俊俏,他沉吟道:“孔家便是这个机会。借孔家行事,殿下所图……”

  年轻的知事官自顾自的念叨着,忽的停了下来,脸上一片诧异。

  解缙颔首低眉,双手揣在兜里:“去吧,叫了小白他们。”

  年轻的知事官疑惑道:“白学长?”

  “告诉他,就说先生近来偶的佳酿,今夜玄武湖畔,北湖烟柳之侧,做东请他们品鉴一番。”

  ……

  是日。

  应天城官场之上流言四起,百官无心政务,人人窃窃私议风闻。
本章节尚未完结,共3页当前第1页,请点击下一页继续阅读------>>>

上一章 目录 我的书架 下一页