当前位置:笔屋小说网>文明破晓> 第394章 血宝石(十四)(2/3)
阅读设置 (推荐配合 快捷键[F11] 进入全屏沉浸式阅读)

设置 X

第394章 血宝石(十四)(2/3)

章节不对?章节无内容?换源看看: 81中文网
  

  因材施教是所有教育家的理想,但是限于社会发展的技术条件,着实难以实现。不过在总理的层面看,赵天麟的格局已经远超其他人。能够引领未来方向,至于社会发展以及技术发展是吴有平这个总理的职责所在。这也是为什么要设立三位副总理的原因,三位副总理的工作就是在格局之上对各个部门的分管。若是总理级别的领导没有格局,就别指望部委级别的领导们有明确的方向。

  何锐也在静静的听。赵天麟的认知也是在不断学习交流中提升到今天的地步,就如马斯洛五层需求,就是赵天麟从何锐这里学到的。但是何锐从来不会以同志们的导师自居,因为没有内生需求,同志们绝不会选择甘之如饴的接受进步带来的痛苦。

  如果同志们通过学习交流,通过获得新知识而扩大了知识结构,那定然是同志们有内生需求。论知识辐射,1925年完全没有办法与2025年相比。但是1925年那些真正的学者们对于世界的认知远超2025年的普通人。其原因只有一个,那就是学者们对于通过学习来完善自己的知识结构有强烈的需求。只要有机会,他们就会去学习,去改造自己。..

  只要没有这股内生动力,2025年的普通人别说在社会学的学术认知上比不过1925年的学者,只怕比起公元前2025年的学者们也远远不如。

  根据考古学,公元前2025年中国巫师(学者)已经开始制定历法,创立文字与富豪,尝试构建知识体系。虞夏商周,且不说虞朝,在夏商时代,《尚书》中就对当时的社会管理有所介绍,在那个中华文明还在武装殖民的时代,就有了太多的制度建设,思想理论,历史记载。

  4050年间,人类的大脑发育有量变,却远没到质变的程度。4050年前的人类没有任何理由理解不了4050年后的人类知识,但是有没有学习环境,在得到了学习环境之后想不想学习和接受知识,有没有掌握学习和接受新知识的能力,才是4050年来的最大问题。
本章节尚未完结,共3页当前第2页,请点击下一页继续阅读------>>>

上一页 目录 我的书架 下一页