当前位置:笔屋小说网>紫塞秋风> 第九十三章 新兵入伍(五)(2/3)
阅读设置 (推荐配合 快捷键[F11] 进入全屏沉浸式阅读)

设置 X

第九十三章 新兵入伍(五)(2/3)

章节不对?章节无内容?换源看看: 新笔趣阁ddxsku81中文网
  

  说完,裴矩手一指桌上的那本《西域图记》,又兀自伸出舌头,指指自己满布脷苔的舌尖。

  看杨霆风一时没反应过来,裴矩淡淡地说道,“我们在西域,有那么多敌人,咱总不能将他们都杀光吧......再者......边军的实际战力,到底如何,大人心中也应该有素......”

  杨霆风一愣,顿时面沉如水。

  裴矩所说,俱是事实。

  如今的边军,战力早已大不如前。

  大周除紫塞边军外,总体采用府兵制。

  其前身,乃是太祖宇文泰将流入关中地区的六镇军人编成六军,宇文泰为全军统帅。后经过不断编整、扩充关陇汉人豪族,直到大统十六年,已建立起八柱国、十二大将军、二十四开府的组织。

  一人充员府兵,则全家皆编入军籍;后来,隋文帝杨坚在开皇十年下诏:“凡是军人可悉属州县,垦田籍帐,一与民同,军府统领,宜依旧式。”

  成为“兵农合一”的制度,唐初承袭隋制,初置十二军。

  府兵自备弓矢衣粮,不由朝廷供给。

  府兵征行时,除重兵器与战马由封建国家供给外,其他均应自筹。府兵个人自备的资财主要是随身七事及粮食。

  (七事应指服、被、资、物、弓箭、鞍辔、器仗)

  府兵制的特点可以简单概括为:平时为民,战时为兵;兵不识将,将不知兵。

  府兵的户籍由军府掌握。

  和平时期府兵耕地种田,并在折冲将军领导下进行日常训练。

  战争发生时,由朝廷另派将领聚集各地府兵出征,府兵作战一般不能长期在外,也很少远征作战,更不能随意更换原驻屯地。

  战事结束后各地府兵仍归本镇,重新纳入当地折冲将军的管辖下。这种兵役制度的初衷本是为了解决自汉末三国、南北朝以来军队成为将领个人私兵的局面,有利于防范地方割据势力重新抬头。

  此外,府兵制还结合了屯田制,有利于农业生产,减轻国家军费开支,部分解决了后勤供给问题,也扩大了兵源。

  而紫塞边军则不一样,相比于朝廷内陆的府兵制,边军则更像是募兵制。

  由于边患日深,机动性极强的草原骑兵,时常入侵中原。

  如果依然按照府兵制度,你大军还未集结,草原人早已劫掠完毕,逃之夭夭了。

  在此背景下,这就要求边关军队,必须做到兵将合一,能远征,能于边境长期驻防。

  也就是说,如今的边军,更像是募兵外加佣兵性质的军队,优点是兵精将猛,战力极强,号令一出,四方响应,召之即来,来之能战,战之能胜。

  但缺点,同样也很明显。

  那便是,长此以往,军队地方化的态势开始形成,在外的将帅与士兵们的关系较密切,士兵之间往往是父子、兄弟、叔侄。这也导致了唐朝后期,藩镇割据的直接原因,这是后话不表。

  话说回来,既然是募兵制,那么粮饷皆由朝廷供给。

  由于军队并不屯田,全由国家掏钱供养,这就大大加重了朝廷的负担。

  要知道,军饷能否按时发放,直接关系到军队质量,说白了,有银子就有战斗力。而一旦拖欠军饷,军队战力必将直线下降,爆发哗变、溃逃也是必然的结果。
本章节尚未完结,共3页当前第2页,请点击下一页继续阅读------>>>

上一页 目录 我的书架 下一页