当前位置:笔屋小说网>身为领主的我只想好好种田> 第一百五十三章 科举与水利工程(2/3)
阅读设置 (推荐配合 快捷键[F11] 进入全屏沉浸式阅读)

设置 X

第一百五十三章 科举与水利工程(2/3)

章节不对?章节无内容?换源看看: 新笔趣阁81中文网ddxsku
  

  张华认可范仲淹的决定,于是让范仲淹筹备第一届科举,并且决定笔试的科目。

  科举分为文举、武举。

  在张华的强调下,文举除了文史,还要考核法令、算术、时策、经济、天文、地理等实用科目,并且降低诗词歌赋、儒家经典的比重,提升法家、墨家、农家的地位。

  武举考虑举重、骑射、步射,还要考核兵法。

  纸上谈兵还是很有必要的,至少武将要掌握基本的兵法。

  至于如何灵活运用,是人是鬼,那就看武将的天赋了。

  比如战国时期的赵括,四十万赵军全军覆没。

  又比如南宋时期的虞允文,作为没有带兵经验的文官,也是纸上谈兵,却在采石矶以一万八千宋军,击败十五万金兵。

  所以说,纸上谈兵不一定是坏事,只是不同的武将,天赋亦有差距。

  张华设立科目之后,就由范仲淹在各镇组织科举考试了。

  科举只在各个县的县城举行。

  为了保证科举的公平性,张华设立主考、监试等官吏,还派出士兵看守卷子,维持考场秩序,要是有人敢乱来,说不定会被诛杀。

  至于评卷,由各地教谕、考官、吏曹进行交叉评选,按照分数划分等级。

  等级最高的一批人才,张华将会亲自召见。

  因为可以看到这些人才的英雄属性,弄虚作假的概率大幅度下降。

  第一届科举设在两个月之后,各县的士子闻讯,哗然一片,为之狂热。

  张华势力蒸蒸日上,如果此时出仕,哪怕是混资历,将来怎么也可以混一个县令吧。

  而且,张华设立的科举,不限制男女。

  当然,科举的前提是要识字。

  古代女子识字率很低,也没有多少人能够参与科举。

  “有点意思,不知道以我的才能,是否可以通过科举。”

  “老夫十年寒窗无人问,既然这次有机会重新参与科举,那就姑且一试吧。”

  “如果被张华大人赏识,当个县令就好了。”

  “你想多了,现在我们大夏也就十二个县,县令也就十二人,几乎都被历朝历代的官老爷们占了位置,哪里轮得到我们?依我看,能当个县吏就算不错了。将来领地扩大,再升迁县令,怎么也算是人上人了吧。”

  一群士子在县衙的公示栏前,看到科举的信息,摩拳擦掌,跃跃欲试。

  不过张华设立的科举制度,有些不同,在通过科举之后,这些士人还要在应天书院学习一段时间,再根据在应天书院的提升,进行任用。

  绝大多数士人都在积极筹备科举,其中不乏一些大才,或者有些有潜质的年轻人。

  目前,张华设置科考的年纪是十五岁至五十岁,至于年纪更大,精力已经跟不上了。

  除了科举,一些历史名人可以考虑毛遂自荐,张华也会酌情任用。

  河洛有稳定的环境可以举行科举,而其他势力却未必可以做到。

  譬如唐玄宗势力,因为唐玄宗与安禄山的大战,唐玄宗势力已经无暇举行科举。

  夏镇,负责治理河洛水利灌溉,同时担任钦天监的郭守敬,绘制出关中地方的完整地图,正在计算距离。

  在张华攻略关中部分地区之后,郭守敬因地制宜,正在筹划一项大型水利工程。

  郭守敬在完成水利工程的各项计算之后,乘坐马车,亲自来到关中,来游说张华,实现自己的计划。

  “这条水渠,长达数百里,甚至接近千里,需要耗费大量人力物力,还要耗费许多时日。但是此工程一旦完工,可以灌溉渭水以北的土地上百万亩,乃至是数百万亩。关中百年内,不会有缺粮的烦恼。”

  “水渠西起仲山西麓谷口,在谷口作石堰坝,抬高水位,拦截泾水入渠。关中平原,西北微高,东南略低,水渠的主干线沿北山南麓自西向东伸展,流经泾阳、三原、美原、临晋等县,最后注入北洛河。”

  “不仅是泾水,水渠沿途拦腰截断沿山的河流,冶水、清水、浊水、石川水等河流也将注入渠中,加大水量。”
本章节尚未完结,共3页当前第2页,请点击下一页继续阅读------>>>

上一页 目录 我的书架 下一页