当前位置:笔屋小说网>身为领主的我只想好好种田> 第一百三十二章 八万唐军(2/3)
阅读设置 (推荐配合 快捷键[F11] 进入全屏沉浸式阅读)

设置 X

第一百三十二章 八万唐军(2/3)

章节不对?章节无内容?换源看看: 新笔趣阁81中文网ddxsku
  

  如果有人运气极好,建立领地,发展为几十万上百万人口的大势力,也不是没有可能。

  张华就是其中的代表人物,空手套白狼,成为大势力之一。

  花木兰插话:“此人来历不明,深居简出,只有心腹才能接近,我们的细作,也无法接触到此人。”

  张华眉头紧锁。

  唐玄宗秦孝公都是狠角色,而安岳似乎是哪个朝代的地主豪强,来历不明。

  “派出使节拜访秦孝公和安岳二人,游说他们出兵。”

  张华主动派人去与另外两股强大的势力结盟。

  公子扶苏蒙恬曾经是张华的盟友,如今他们投靠秦孝公,双方有可以交涉的基础。

  河洛那边,张华几乎全权委托给范仲淹治理,将主要精力放在攻略关中。

  河洛是将来的政治中心,因此张华没有松懈。

  根据范仲淹的消息,努尔哈赤与崇祯皇帝连战六十日,大小战斗数十场,调走进攻虎牢关的兵力,因此来自虎牢关方向的压力消失。

  北边,孙策击败蒙古帝国第四怯薛长赤老温,势力扩张至太行山南麓,沿着太行山扩张。

  孙策暂时没有南下的意图。

  南边,陈胜吴广的农民军还在与三个唐朝节度使交战,汝水流域战火不断,各地民心下降,以至于越来越多的村庄爆发农民起义,汇入陈胜吴广的起义军,陈胜吴广势力更加强大,三个唐朝节度使组成的联军也无法镇压陈胜吴广起义。

  王凤继续在陈胜吴广军中奋勇作战,成为陈胜军中的都尉。

  夏镇招募的熊渠军终于出来了,夏镇居民看到一群骑着巨熊的骑兵向关中方向进发,目瞪口呆,不少夏镇的小孩子都被这群巨熊骑兵吓到哇哇大哭。

  范仲淹在后方训练高阶兵种,为进军关中的张华提供补给。

  张华也在华阴临晋二县建造高级兵营,就地补充兵源。

  八万唐军集结期间,张华的高级兵营已经在建设之中。

  在夏镇招募的七阶兵种“熊渠军”,来到华阴县,被编入程咬金牛进达的左右武卫营。

  熊渠军,七阶兵种,血量130,攻击12,防御7,敏捷8,俸禄:15两。

  兵种天赋:训熊(可以与巨熊坐骑进行沟通,与之配合,攻击敌人)

  熊渠军与铁鹰斥候一样,属于特殊骑兵,只不过,一个是训熊,侧重于战斗,一个是训鹰,侧重于侦查。

  熊渠军皮粗肉厚,坐骑也具备攻击力,可以说是一种赖皮的兵种,与大唐豹骑一样。

  只不过熊渠军虽然是七阶兵种,但成本很高,熊渠军骑兵每个月要15两俸禄,而且,饲养巨熊的成本比战马成本还高。

  500熊渠军加入左右武卫营,让不少武将羡慕。

  这种特殊骑兵,不是谁都有资格招揽的精锐。

  张华又为黄忠招募烈火弓骑。

  烈火弓骑需要高级骑兵营(七级军事建筑),匈奴汉国的临晋镇就有高级骑兵营,因此刘渊拥有大量骑兵。

  烈火弓骑的兵源可以是汉人,也可以是匈奴人,必须是精壮之士,而且擅长马术和弓术。

  在八万唐军来袭之前,第一批烈火弓骑不见得可以招募出来。

  “张华请我出兵袭击大唐,你们对此人熟悉,以为意下如何?”

  秦孝公的领地,秦孝公招来蒙恬和扶苏,商议是否该出兵相救。

  公子扶苏说道:“唇亡而齿寒,可以出兵。”

  蒙恬却不以为然:“兵者,诡道。大唐在边境陈兵两万,就是为了防备我们。不如等张华与大唐两败俱伤,再看是否要坐收渔翁之利。”

  “那么就依你所见。”

  秦孝公没有拒绝出兵,也没有答应出兵,按照蒙恬的提议,进行观望。

  在唐玄宗与秦孝公的领地中间,有不少小势力作为缓冲地区,唐玄宗还陈兵两万在与秦国相邻的边境,防备秦孝公出兵。

  两万唐军困守要塞,足以挡住秦军一段时间。

  长安镇还有守军。

  秦孝公出兵,势必会惊动缓冲地区的势力。

  “而且,以臣来看,秦川北部的诸侯安岳,此人可能在拉拢周围的势力,不可不防。”

  蒙恬表情突然严肃起来。

  在秦川北边,诸侯安岳带甲数万,其中不少是骑兵,让蒙恬感到忌惮。

  秦孝公奇道:“何以见得?”

  “在我们与大唐的缓冲地带,有几个弱小的诸侯国结盟,无一例外,背后有诸侯安岳的影子。”

  “你是说此人要联合这些弱小诸侯,有所企图?”

  “不错,这些弱小诸侯虽然兵力只有万人,甚至只有几千人,但若被整合,也是一股不容小觑的力量。”

  “看来其中果然有蹊跷。”

  秦孝公因为蒙恬提醒,因此下令各座村镇加强戒备,搜捕细作。

  秦孝公的领地推行连坐制,执法严苛,戒严之下,还真的逮捕了不少细作。

  长安镇,随着大地颤抖,超过十万居民惊慌失措地环顾四周。

  在这一日,唐玄宗将长安镇升级为长安城。
本章节尚未完结,共3页当前第2页,请点击下一页继续阅读------>>>

上一页 目录 我的书架 下一页