当前位置:笔屋小说网>我在春秋做贵族> 第488章:没有下一次机会了(3/3)
阅读设置 (推荐配合 快捷键[F11] 进入全屏沉浸式阅读)

设置 X

第488章:没有下一次机会了(3/3)

章节不对?章节无内容?换源看看: 笔下文学新笔趣阁81中文网
  

  在“曲阜”这边的可不止鲁国人或原国人,其余诸侯国的人也有不少。

  这些各诸侯国的人,属于商贾的数量极少。这点没毛病,只会有一些胆子够大又有足够魄力的人会到战乱区域做买卖。

  因为“曲阜”被打造成为一座辩论气氛很足的城池,吸引了很多喜欢嘴炮的人,一些落魄贵族觉得是一个展现能力的机会也相续过来。

  过去的将近两年时间里,原国在“曲阜”招聘了不少人,一般是选择认同“一天下”的有志之士。

  由于时间还短的关系,再来是没有优秀到逆天的人物,暂时还没有招聘者进入智瑶的视野并得到重用,大多是被送去再培训,要么是安置在各郡县为官。

  在原国当官这么容易的吗?这要看是在什么年代,目下百分之九十九以上的人是文盲,逮住一个识字的人都很难得,只有“量才任用,人尽其才”的一个选项罢了。

  智瑶并没有住进宫城,甚至没有住在城内。

  没有必要住进宫城,会显得很是嚣张,并且让人看到迫不及待的一面。

  至于不住进城内是智瑶秉持的谨慎使然,完全不给别有用心的人有任何的机会。

  “大王,鲁国三桓皆已投靠?”韩庚找到机会,问了一句废话。

  如果三桓彻底放弃抵抗,原国在兼并鲁国的过程中将变得无比顺利。

  这一点跟郑国的公族被消灭,很难再形成规模抵抗的原因一样。

  鲁国和郑国都是公族掌握了绝对的权利和实力,一旦公族从肉体或者精神上被摧垮,国家就不具备抵抗实力了。

  智瑶像是不明白韩庚问那一句话什么用意,笑着说道:“此事早有定论。”

  这不对!

  以前韩庚是司徒,目前已经是执政,以身份而言并不知道三桓将会携国而降的事情。

  再则,以原国的实力来说,使用武力兼并鲁国并不会遭受多大的损失,还能干脆利索将鲁国的旧有势力彻底铲除,为什么要留下在鲁国极具影响的三桓呢?

  想到什么似得韩庚眼皮一直跳,想将思路完全理清楚,那一边智瑶说话了。

  “今次受降乃是太子负责。”智瑶说道。

  这没什么,又有点内涵。

  鲁国没有在任的一国之君,由智开接受投降可以积累声望。

  关键的问题在于什么?韩庚是原国的执政,本人也来到“曲阜”这边,鲁国是执政出面投降,哪怕轮不到韩庚出面,用九卿之一的任何谁去纳降都是合适的。

  智瑶又讲了一些鲁国的特别情况,包括为什么到了最后一步不采取武力兼并的方式,接受这等方式的兼并。

  那是可以忽视却又需要在意的一点,简单说就是鲁国的“儒”太多太多,他们未必能够在正面上起到关键作用,不将他们的嘴巴堵上则会满世界到处乱说。

  知道一件事情吗?也就是始皇帝横扫六合之后,征召天下有才学之士聘任为博士,一方面是让他们不要在地方上嘴炮,再来是想得到他们的接纳,借他们的能说会道以及名望使六国旧地安稳下来。

  结果是什么情况?始皇帝对这一帮人不说推心置腹,待遇方面则是一点都没有缺少,甚至可以说异常优待,换来的是这帮人的不配合,乃至于始皇帝举行泰山封禅期间更是发生一件耻辱的大事。

  始皇帝想用泰山封禅来证明自己统治得到老天认可,一帮博士明明有能力将事情办得极好,他们选择用无休止的争吵来拖延。

  临到始皇帝实在受不了任命李斯全权负责泰山封禅事宜,正式举行封禅的那天却是到了半山腰下雨,举行完封禅仪式的始皇帝狼狈回到营地,遭到了博士们的当面嘲笑。

  上面那件事情是记载在史书的真实事件,足够证明某些人的胆子有多大。

  智瑶无法自己去堵住那些人的嘴,起码能用三桓恶心他们,不是吗?

  而韩庚品味出了另一层意思,浑身冒冷汗地想道:“这是大王给的最后一次机会,还是想要逼反韩氏?”

上一页 目录 我的书架 下一章