当前位置:笔屋小说网>唐朝最佳闲王> 第四六九章:在精而不在多(2/3)
阅读设置 (推荐配合 快捷键[F11] 进入全屏沉浸式阅读)

设置 X

第四六九章:在精而不在多(2/3)

章节不对?章节无内容?换源看看: 笔下文学
  

  各州府,各县衙也是需要大量人才的,而那些参加科考的,考中之后便算是朝廷的中央官员,而这些没有获取资格的考生,则可以在各地进行另一个考试。

  这个跟科考差不多,只不过考取的衙门不同,他们考取的是各州府的各个衙门。

  至于两次考试都落榜的,那就只能无能为力了,有条件的,可以复读,然后来年继续考试。

  但复读并不是免费的,而要缴纳相对较高的学费,而学校的补贴什么的也就没了,也就是说,复读就意味着自费。

  原则上来说复读是可以无限制的,但复读的时间太久了,在考取方面也必然会产生一定的影响。

  所以,大多数考生选择了弃读,或者只复读一年。

  同时又为了防止人才流失,对于这些落榜的学生们也有一定的政策支持,比如毕业之后,若是没有复读的话,则每三年可以获得一次考试的机会,复读就从最后一次考试时间算起。

  虽然希望渺茫,但总算是有了希望。

  而此时,各大小书院也都分为了两个批次,一个是全力准备去长安赶考,在这最后一个月里进行突击培训。

  其实也就是之前程知节搞的那些培训,主要是让各考生心中有个数,免得到了时候慌了手脚。

  而另一个,则是开始朝着实用化进行培训,虽说从书院到衙门,初期是不会对他们有太多的要求,但衙门也不是托儿所,培养新人的同时,自然也要保证工作可以顺利的进行下去。

  所以,在正旦开始以后,这些学生实际上就在各衙门的考核范围之内了,到三月考试之间的这两个月时间里,也会对他们进行一个评比。

  而这个评比的结果,将很大程度的决定到他们将来是否能够被录取。

  虽然这其中可能会发生一些徇私舞弊的情况,但不得不承认,这种事情是无法避免的,一方面只能加大监管力度,另一方面,这次的评比其实也并不是最主要的,这只是个参考意见,最终还是要以成绩和面试来决定的。

  不过今年的情况却有些不同了,半个月前,朝廷发来了一道命令,要求各大书院在今年毕业的学生中,挑选出符合条件的人送到长安。

  这种情况在书院建立以来便从未发生过,不过既然是朝廷的命令,那么照做就是了。

  而且对于各书院来说,好处也不是没有,至少被选走的这些人,是不用参加科举的,而他们原本的名额,也自然会让给其他人。

  至于其他的担忧,这个完全就是多想了。

  四大书院之所以被称之为四大书院,是因为这里的教学实力最为雄厚,学生也都是最优秀的。

  每年科举的名额,但凡是四大书院所在的州府,基本上有九成九以上的名额都被四大书院给垄断了。

  但问题在于,这个选人的条件有些太过苛刻了。

  成绩好,为人正直,接受新事物速度快,胆大,心细,敢于提出不同意见,有较强实践能力。

  老实讲,如果不是因为朝廷的命令摆在这里,各大书院甚至都以为皇上这是在选婿呢。
本章节尚未完结,共3页当前第2页,请点击下一页继续阅读------>>>

上一页 目录 我的书架 下一页