苏轼一生七次被贬,就是七次美食探索之旅。
被贬到湖北黄州时,他写下一首《初到黄州》,虽然也有些对自身境遇的不平,但很快又夸赞这里的鱼很鲜美,笋很香甜,吃货眼里的世界,大概要用口水去丈量。黄州猪肉质优又便宜,苏轼便天天买来吃,还给猪肉写《猪肉颂》。闻名“东坡肉”也源自于此,原始的做法比较朴实,将锅洗干净,加少量水,猪肉放到锅里,盖上盖子炖够火候即可。
如果按当时“东坡肉”的做法,根本不值一提,不就是白水煮肉吗?最多放一点盐提个味什么的。跟五百年后的“东坡肉”炒糖色,加料酒,还有五花八门的一大堆香料,说是“东坡肉”其间不知被改良了多少回了。
再来看看被贬到广东惠州后,苏轼又打开了新世界的大门,爱上了鲜甜的荔枝,所谓“日啖荔枝三百颗,不辞长作岭南人。”吃荔枝要配肉才更尽兴,苏轼开发出了羊脊骨的新吃法:顺着羊脊骨关节的连接处将其切成小段,用铁锅先小火炖煮一遍,捞出后浇上黄酒腌制入味,生炭火,烤羊脊骨,撒少许盐烤至表面微微焦黄即可。
这不就是很普通的烧烤吗?没什么特别的,可是在当时确是开创一种新吃法,荔枝配羊排烤着吃,味道的确很不一般。
另外也有许多好吃的东西,在章子俊看来是食材高档,加上古代全生态、无污染,许多东西不需要调味就很鲜美,比如,“四十个大螃蟹,都是剔剥净了的,里边酿着肉,外用椒料、姜蒜米儿、团粉裹就,香油煠、酱油醋造过,香喷喷酥脆好食。”这是古代中描写的,到了明朝中期后,特别是《红楼梦》中一共写到200多款菜点、茶、酒及饮馔诗文,细细探考,我们不难发现,这些食品,大多是扬州一带的传统美食,如鸡油卷儿、风鹅、风鸡、螃蟹、火腿鲜笋汤、茶面子、五香大头菜之类;柳嫂为芳官特制的“腌胭脂鹅脯”和“酒酿清蒸鸭子”;宝玉爱吃的“糟鹅掌鸭信”;王熙凤给贾琏的乳母赵嬷嬷吃的“火腿炖肘子”;晴雯爱吃的“芦蒿炒面筋”;大观园姑娘们爱吃的“面筋萝卜炸儿”等等,这些食物,在当时长江下游地区文人雅士们的笔记、如《食宪鸿秘》《扬州画舫录》《调鼎集》《随园食单》中多有提及。
看看这些吃食,不觉的很普通吗?普通到往后全是在街边小吃摊上随便买,曹雪芹用来塑造妙玉脱俗超凡人物形象时的细节,“……雪村有水癖,雨时引檐溜贮于四五石大缸中,有桃花、黄梅、伏水、雪水之别,风雨则覆盖,晴则露之,使受日月星之气,用以烹茶,味极甘美”。在章子俊看来也没感觉到什么好喝,不就是把茶碗弄的高大上一点吗?说不定这种积水里面早就成了滋生蚊虫的摇篮。