当前位置:笔屋小说网>清妾> 第九百三十八章(2/3)
阅读设置 (推荐配合 快捷键[F11] 进入全屏沉浸式阅读)

设置 X

第九百三十八章(2/3)

章节不对?章节无内容?换源看看: 笔下文学雅文小说起点文学ddxsku南派三叔新笔趣阁
  

  “主子,可是庄子那边送过来的账目有问题,不如让来府请安的庄头过来解释解释吧。”旁边伺候茶水的诗兰见尔芙不住地叹气摇头,轻声提醒道,她有些后悔收下那个吴庄头塞过来的红包啦,不过拿人手短、吃人嘴短,总不能收人钱财不办事,所以即便是她已然后悔,却还是尽人事的劝了一句。

  尔芙微微摇摇头,撂下了手里头拿着的水晶笔。

  她抬手接过诗兰奉上的热茶,微抿了口,轻声说道:“庄子那边送过来的出息,数目没问题,唯一的问题就是他们的经营方式有问题。

  比如说你看这里,田庄里有上等良田百余倾,那是上万亩地,但是最后收回来的租子,明显不够数,因为地头和一些沟壑、边角不成形的位置都是白白送给庄上的佃户了,而且咱们的地租比附近的庄子都要低两成,完全低于市价。

  当然,这也不是大问题,到底是亲王府的产业,一些该让利的地方,总是需要让利些,免得旁人借此攻讦咱们四爷刻薄寡恩,可是这里的这片湖,完全就是浪费状态,哪怕是随便放些鱼苗不管,任由庄上的佃户抓回去改善伙食,单单是剩下的那些,对于咱们府里来说,也是一份收益,却就这么空放着。

  再有旁边这处土山吧,山上没有好木料,买不住大价钱去,却又大把灌木丛,并且没有险要地带,完全可以放养些牲畜吧,刨除雇佣长工和草料等等花费,咱们也不会赔钱。

  除此之外,还有最重要的一点就是这处庄子就在京郊不远处。

  如果是按照我的这种方式经营,咱们府里头的鱼肉蛋类都可以让他们安排人送过来了,也就节省了一笔开支,这样的话,庄上的出息就更多了些。”

  说到最后,她又是一声叹息。

  古代人守着这么广袤的土地地方,偏偏老百姓生活拮据,很多人家连吃饱穿暖这样最基本的温饱生活都达不到,这并不全然是统治者强征赋税造成的,也和生产力低下有关、故土难离这些风俗习惯有关。

  比如现在的关外,也就是现代的东三省,那里的老百姓还过着种一片地、荒一片地的生活,因为人口太稀少了,他们根本就种不过来这么多的田地,所以他们就这样今年种这块地,明年种那块地的过日子,连最起码的施肥工作都省了,本就是肥沃的黑土地,还有时间让土地休养,哪里还需要费劲巴力的去施肥呢,而与之相对的江淮,那边人口稠密,土地就自然而然显得要稀少很多,很多人家十来口人就守着一亩多地过活,那自然而然就要吃不饱饭了。

  除此之外,一些世家望族更喜欢囤积大片土地。

  因为土地是最保值的投资,哪怕是朝廷变迁,也不会影响他们手里头掐着的地契,而投资商铺去做买卖,难免会有山长水远的时候,劳心劳力地折腾一溜够,却一转眼就赔了个精光,哪里有卖地租出去收租子保险,虽然是回报率低了些,可总归是长久买卖,这些世家望族的土地就越囤越多,而穷人碰上个天灾人祸,为了保住性命,便不得不将祖上传下来最贵重的祖产——土地出让给富人,换银子、换粮食,毕竟田产再是命根子,总比不得性命贵重。

  土地卖出去换银子、换粮食,却是能救急,但是再想赎买回来就需要几年、几十年,甚至是几代人的努力,因为穷人想要攒钱买田太难了。

  这世道最真实的写照就是朱门酒肉臭、路有冻死骨。

  她没能力改变太多人的一生,她却可以通过自个儿的努力,让她和四爷名下庄上的少数佃户好过些,等到四爷登基称帝的那天,她或许还可以说服四爷按照服兵役、服徭役的多少,将那些罚没归公的田地分给穷人,或者是让那些穷人换个地方生活,去荒凉的地方开荒,获得一块属于自个儿的田地,除此之外,她还可以推进商业的大兴,起码保证大部分人都能吃饱穿暖,正是步入小康生活。
本章节尚未完结,共3页当前第2页,请点击下一页继续阅读------>>>

上一页 目录 我的书架 下一页