当前位置:笔屋小说网>百年树根> 第五章 村口消失的古树(1/2)
阅读设置 (推荐配合 快捷键[F11] 进入全屏沉浸式阅读)

设置 X

第五章 村口消失的古树(1/2)

章节不对?章节无内容?换源看看: 起点文学
  黄昏阳光还是很强烈,男老师在树荫下,轻柔的拂过树墩上的年轮,还有熊孩子随手的涂鸦。

  团团背对光,看不清脸上有什么表情,安静的站在那里。

  “原来是在这里啊。”男老师轻轻的感概。

  “从来没有什么永垂不朽。”

  “这就是那棵村口消失的古树。”

  “劳累过度肚子饿了,没有功劳也有苦劳,填饱肚子让心情变好。”

  “现在倒是很适合吃烧烤。”

  “好啊,加我一个。”干事声音传来。

  “你请客啊?”男老师侧身瞅着。

  “没问题。”干事很爽快

  “这树墩一直在这里吗?”男老师问。

  “我记得里学校的毕业生合照里一直有这棵树,还有这挂钟,后来就约定俗成的风景线,变成日记里面的东西。”干事回忆道。

  “老人说这是村口的树。”

  “是啊,比村里最年长的都大,就是变成树墩比我的年龄还要大。”

  “给我们说说,为什么砍伐掉的,老人们说是修路。”

  “我也听说是改开后,要招商引资,要想富先修路,正好挡着修路,就给砍伐的。”

  “就没人反对,没有想过保护古树,建议改道吗?”

  “以前的事,不清楚,我都没出生,都是听长辈们说的,历历在目又恍如隔世。”

  “那砍伐之后,修了致富之路,脱贫了吗?”

  “当然,那些年不是提出过的口号,要允许一部分先富。”

  “嗯,后面还有一句。”

  “也要看看亲疏远近不是,你说是不是这个理。”

  “那倒是这个理。”男老师笑到。

  “歪理也是理。”团团说。

  干事笑笑不说话。

  夜晚的的避暑山庄灯火阑珊,男老师在在山庄的一处露天院落看着远处灯光稀疏的村庄,空气清新且气候宜人,侧耳倾听似乎还能听到比较近的农家播放新闻联播,男女主播字正腔圆的声音。

  身边的轻音乐则是魔音比较火爆的古韵新词。

  现烤现吃,自己动手丰衣足食。

  几杯啤酒下肚,干事也开始打开话匣。

  “我们村和周边附近的乡村,大概是从明朝中叶开始,由于险恶的地理生态环境和长期的社会动荡……”

  “应该是小冰河时期,皇帝加强锦衣卫控制,宦官专权,东林党争不断,官与民争利,内忧外患,不作不死。”

  “呵?男人。”

  “别闹,听干事讲古。”

  “……天灾人祸之下,乡民自发的构筑大量用于军事防卫的乡村围寨,伴随着乡村围寨的构筑和乡族武装力量的崛起……”

  “大概就是地主武装,乡勇团练。”团团说。

  “地方武装发展壮大,如曾国藩的湘军,李鸿章的淮军,左宗棠的楚军,清末民初,军阀割据。”男老师在烤鱼。

  “只要有机会,乡族势力,尤其是宗族的力量,就会得到不断的发展,并最终走向军事化割据化,逐渐成为乡村社会中非常成熟的支配力量……”

  “听着就是土豪劣绅,土地兼并,从开始苛捐杂税民不聊生,到最后揭竿而起改朝换代。”团团喝了口啤酒。

  “农民起义为王先驱,最后坐天下的还是新地主新官僚新皇帝。”

  “到了明末清初,改朝换代。聚族自保,聚族而居,国家地方宗族,一姓一族一村,皇权不下乡。宗族对农村社会的控制也就起决定性作用……”

  “兴百姓苦,亡百姓苦。历史周期律,三百年轮回。”男老师给团团烤了一盘鸡翅膀。

  “所以要革命。”团团吃着串串。

  “革命不是请客吃饭。”男老师喝了一口啤酒。

  “有历史研究表明,家族人口成长率较高时期与生育率高峰期一致;则是属于一个王朝的鼎盛时期;而生育率降低以及未婚率和死亡率增高的时期,则发生在由盛转衰之际;多子多福,仅仅是传统的一种理想,而非现实;平均每个家庭四人,父母及两个孩子……”

  “可惜。”

  “应该说放开二胎是有基础的,很早就有人提出来二胎政策,甚至三胎,以后应该会回归每个家庭二到三个孩子。”

  “男人养不养的起,女人愿不愿生,现在养孩子成本太高。”
本章节尚未完结,共2页当前第1页,请点击下一页继续阅读------>>>

上一章 目录 我的书架 下一页