当前位置:笔屋小说网>大明小学生> 第八百六十七章 新官上任(2/3)
阅读设置 (推荐配合 快捷键[F11] 进入全屏沉浸式阅读)

设置 X

第八百六十七章 新官上任(2/3)

章节不对?章节无内容?换源看看: 81中文网
  

  整个杭州城大致上南北长东西窄,东北属仁和县,西南属钱塘县,西边城外就是大名鼎鼎的西湖。

  陈凤安排的幕府驻地在通江桥边上,交通是否便利的、距离其他衙署是否远近都无所谓,反正秦中堂不会不方便。

  督抚衙署有多种称呼,官方比较标准的名称是察院,毕竟督抚名义上都挂着都察院官职。然后私下里的称谓有叫行台的,有叫行辕的,五花八门不一而足。

  但秦中堂这个督抚太特殊,衙署用传统称呼都不恰当,所以别人想来想去,口头上干脆还是称作幕府了。

  进了幕府,让李娘子带着仆役去安顿住宿、起居之处,秦德威和陈凤来到偏厅说话。

  陈凤汇报了安排情况,又对秦德威说:“我去了趟宁波,初步考察了地方,但没有时间在那边把衙署安置好。你确定以后要去宁波?”

  秦德威点点头说:“想处理海上的事情,肯定要去宁波。暖风熏得游人醉,在杭州又能做什么?所以在宁波必须有个衙署。”

  陈凤就主动说:“待这边安顿好,我再去一规看看。”

  对衙署这种东西,秦中堂也不会很讲究,然后又对陈凤问道:“你早来一段时间,应当收集到不同消息,目前倭寇状况如何?”

  陈凤答道:“汇总了近期情况,那些假冒贡使的九艘倭船并没有在宁波这边停靠,或许是官军防守严密。

  而后南下去了台、温、漳、泉各处袭扰,军民多有损失,各卫所谨守本土罢了。

  这批倭寇加上裹挟的其他人,分成了几伙,总人数大致在两三千,数目委实很多了。”

  秦德威随口分析说:“估计是双屿岛上的势力不让倭寇在宁波这边抢掠,以免妨碍到双屿岛的运行。毕竟双屿岛紧邻宁波外海,一旦海岸大乱,他们也会受影响。”

  “这帮倭寇还能听双屿岛的?”陈凤诧异的反问。

  秦德威解释说:“倭寇也是人、抢掠了东西也要销赃,所以有求于双屿岛!”

  然后又叹道:“今年朝廷猝不及防沿海卫所守备松懈,让这帮倭寇尝到了甜头,也看到了各卫所的虚实!

  只怕到了明年,各种真假倭寇又会增加数倍,那时候才是太麻烦!所以我们时间紧,任务重啊!”

  陈凤只是个负责执行的属官,没有太多自主想法,但还是忍不住疑惑:“那你又为何公然表示禁海?禁海越严厉,海寇数目也就越多,你还嫌明年不够麻烦的?”

  “我心里自有计较先依照往常政策惯性而已,以免上来就大肆更改,导致乡土豪势警惕起来。

  这里面有一个很玄学的“悖论”,沿海大户们既偷偷摸摸的搞走私贸易,但却又希望继续维持禁海,但与此同时还希望禁海不要太严厉。”

  陈凤也颇有感慨的说:“在你驾临浙江之前,我在宁波呆了两天。

  不亲眼目睹就难以相信,海边家家户户或多或少的、几乎都参与走私。

  我劝你也亲眼去看一看,看完才能明白,坐在幕府里发号施令是体会不到真实情

  况。”

  秦德威点头答应了说:“情况实在太复杂,确实应该亲眼去看看。”

  陈凤想起什么,又禀报说:“对了,你不是要找一个叫俞大猷的福建武官吗?

  他听说你要找他,早早的就来杭州城等待了,这几日一直在幕府侯见。”

  秦德威很诧异,这位历史名人为何这么不矜持?只因自己一声召唤,就提前从福建跑到杭州?自己的人格魅力有这么大吗?”

  “他不是千户和金门守备吗?未经准许,就胆敢擅自逃离?”秦中堂绝对不会因为是历史名人而故意偏袒。

  他本人就已经很可能是本时代最着名的“历史名人”了。

  陈凤苦笑着说:“你有所不知,这个俞大猷乃是百户出身,考中武举后被提拔到千户兼金门守御。

  前两年,他上书言事,激怒了按察使,直接被撤掉了职务差遗,所以他现在就是一个无所事事、没有实际差遣的小百户。

  秦德威无语,难怪俞大猷听到自己召唤,立刻就提前跑了过来,敢情他现在是个扑街。

  在原本历史时空,毛伯温是赏识俞大猷的贵人,毛伯温当了兵部尚书后重新启用了俞大猷。
本章节尚未完结,共3页当前第2页,请点击下一页继续阅读------>>>

上一页 目录 我的书架 下一页