当前位置:笔屋小说网>大明1551> 第295章 制衡(2/2)
阅读设置 (推荐配合 快捷键[F11] 进入全屏沉浸式阅读)

设置 X

第295章 制衡(2/2)

章节不对?章节无内容?换源看看: 81中文网
  

  这种风气算是党争之初,大佬相争还基本上有底线,到了万历之后东林党开始用京察党同伐异,党争就进入了新的阶段,甚至相争到败坏国事也在所不惜的地步。

  天启年间阉党的彻底得势,其实就是皇帝对东林党过于强势的反击,很多人以为任用阉人是天启失德,其实这是正经的大明祖制,用阉人牵制和打压文官,是大明内廷的帝王心术。

  只是天启当时还太过年轻,手段不够老练,出手太重了。

  这导致阉党在短时间内一家独大,再次失去制衡。

  好在天启帝的天赋不错,后期逐渐扶持了一些非阉党势力,以逐渐达到平衡。

  谁知道崇祯皇帝一上来就把阉党连根拔起,手段之鲁莽简直令人不知说什么是好。

  大明近三百年只有两次权力失衡,一次是土木之变,武勋势力一扫而空,被文官迅速补上了权力缺口。

  另一次就是崇祯年间的阉党覆没,看似是拔乱反正,其实是严重的削弱了中枢的力量。

  后世的人夸说魏忠贤如何如何,其实魏的眼光一般,施政手腕一般,并且和一般的太监一样贪婪,各地督抚为了拍魏忠贤的马屁大肆修筑生祠,浪费财赋,简直不知所谓。

  但魏的好处就是能压住人,中枢有权,能够真正控制地方。

  这才是魏忠贤掌权的时期大明财赋没出大问题的原因所在,而不是什么收不收商税。

  东林党在崇祯年间并未一家独大,崇祯始终乱搞,搞掉阉党后根本未建立起中枢的权威,没有扶植起能够当政的有威望的大臣,使朝廷中枢对地方军政行成有效的统治,这才是最致命的地方。

  崇祯把自己搞到要当裤子,赋税加的越多,收上来的就越少,其根本原因就在于此。

  最少在嘉靖时期,党争只是一个苗头,大佬们出手多半留有余地,严嵩搞死夏言只是特例,并不代表是嘉靖年间文官政治生态的常态。

  根本的原因是,人们都认识到权力始终真正掌握在皇帝手中。

  嘉靖用夏言时,用严嵩来牵制。

  用严嵩时,就逐渐提拔任用徐阶,助其结党。

  到徐阶独大时,嘉靖身体不行了,才被徐阶架空而毫无办法。

  不过嘉靖还是把高拱弄上来,给徐阶埋了个大雷。

  袁炜其实也是后备之一,他自己心里也明白,这才会对很多事情上心,多了解和多听一些。

  文官们除了极少数之外,多半其实还是相当的聪明机警,也愿意为前途付出努力。

  毕竟这些人是在无数读书人中脱颖而出,在同为官员的同僚中也要表现出色,不论是记忆力,理解能力,反应能力,各方面的能力都要远超常人,这才有机会被皇帝赏识,成为未来阁臣的储备人员。

  皇帝如果不是靠蛮不讲理手段,比如用东厂和锦衣卫,其实也是很难制衡这些人精中的人精。

  喜欢大明1551请()大明1551。

上一页 目录 我的书架 下一章