这年头的官银五十两一锭,比如荣王府这一次送上京的五千两就是五十两一锭的大官银,有一些还是永乐年间铸成的银锭。
稍微有那么一丢丢发黑,但五十两的大银锭拿在手里,元宝形的银子沉甸甸的,看在眼里,拿在手里,就楞是叫人精神愉快,甚至根本不觉得重手。
在这年头当然没有银行,也没有清末时发行全国通行银票的大型票号钱庄。
山西佬儿现在也搞钱庄银号,业务就是和荣王府的一样,帮人存兑,你在钱庄银号存钱存银子还要倒给钱庄银号钱,这就是大明金融业的现状。
要几百年后,山西佬们有了几十万过百万的家底,生意从北到南越做越大,大宗现银携带不便,又有国外银行业的启发,通存通兑的票号生意才慢慢做了起来,在这时候,还差的老远老远。
零存整兑就是银号赚钱的根基。
这年头的百姓,一年纯收入也就是几两银子,多半还是实物形式。普通人身上有几钱银子傍身就算不错,甚至很多穷乡僻壤的百姓,一年到头也没见过银子长啥样的也大有人在。
一锭五十两的官银够百姓过十年,普通人谁能见过或使用这玩意?
当然是要用剪子绞成碎银,小的几分几厘,大的几钱几两,看各人的财力来银号兑换,从几钱到几两的碎银业务,每绞一次,银号都是有手续费入帐。
有钱的殷实人家,太多的碎银储存不便,也会拿到银号里来换成整银,银号也照样收手续费。
还有一些熟悉的老客,将碎银拿来熔了,一时并不取走,留存在银号里头,一张银票劈成两半,不光凭票,也得凭人,凭印信,这样才能将银子取走。
存银在银号,还得给银号钱,相当的朴实无华且无理,但在这个时代,这才是普遍的为大众所接受的做法。
崇文门东大街上,就矗立着一座硕大的银号,万永号,便是老荣王当年开在这里的大型银号,由于王府的背景雄厚,很多往来京师的商人都是将银子储存在此,存银和兑银的业务开办的相当红火,这个商铺也成为王府店铺中利润最高的一个,每年利润差不多有五六千两,这是十分不错的成就了。
这银号除了做买卖生意外,有驻店的银号管事一人,同时也负责王府在京师的一应事务,在银号之内是一个不小的院落,便是王府在京师的办事处了。
内院有一个承奉宦官,这是在店铺里当家的,也是太妃派过来的人。
王大喜,赵元,宗沐云三人进入万永号,宣示来意之后,最高兴的还是银号掌柜李明宇。
荣王殿下手诏,令承奉随赵元等人返回常德。
那承奉当然是灰头土脸,在京师掌握一个年入万两的大银号,身份在王府中算中层干部,在京师勉强也算一号人物,毕竟是王府的代表人物,好处不少,身份不低,这一下全完蛋了。
喜欢大明1551请()大明1551。