可以说街亭之战和整个后三国以及两晋的风云变化有着密切的关系,如果当初马谡战胜了前来进攻的魏军,或许整个两晋南北朝的历史也都会随之改写。当然了这些都是假设,毕竟历史车轮的沉重有目共睹,想要改变一切的轨迹又谈何容易?
历史的道路就像是从一群人沿着不同道路从一个起点通往另一个终点,往往起点是一样的,而在走过很长很长甚至没有任何交错的道路之后,走上不同路的人或许会惊讶的发现,自己到达了相同的终点,或许演绎这一段历史的人不一样,但是这些人的命运却是一般无二。
而话说回来,或许当初马谡就是因为看中了南山易守难攻这一点,所以不守位于平原上的城池,而守南山。
只是马谡初出茅庐,第一次领兵,忽略了一个至关重要的问题,就是南山是一座荒山,也是一座石山,山上根本就没有水,无论是向北到街亭取水,还是向南到河谷中取水,都有不断的距离,而且这些道路也不是那么容易走的,结果最后魏军轻而易举的切断道路,马谡不战自败。
甚至可以说马谡就是当初赵括的一个重演,年少轻狂的人总是很容易败在经验和细致上,而往往后两者是那些久经沙场的人最容易拥有的,一旦被他们察觉到对方在经验和细致上的缺乏,那么他们就会抓住机会将对方置之死地。
年轻人往往是可怕的,因为他们拥有老将们或许很难再有的年轻和活力;不过相应的,年轻人也是好对付的,因为他们缺少一些甚至是基本的经验和教训,并且并不愿意听从身边那些老家伙们的谆谆教诲。因此往往在年轻人和老人的对决中,吃亏的都是年轻人,毕竟大军行军打仗,比拼的可不是一个人的英勇和胆气。
很明显,李荩忱就是年轻人中的异类,他有血勇,也有比这个时代多出来一千五百年的经验,至少这个时代还没有任何一个经验丰富的老将胸腹之中的经验能够比得上李荩忱。因此李荩忱无论在哪个方面都占据绝对的优势,也因此,他看上去那么的强大而不可战胜。而实际上只是因为李荩忱更清楚对方的弱点在哪里罢了。
一旦这偏将开始退守南山,那么就意味着他必须要选择河谷来取水或者绕过山前去街亭,此时的街亭已经荒废,能不能找到水源是一说,来往又要耽误多少时间恐怕又是一说。已经被打击掉了士气的这一支北周军队,真的还能够忍受这样的折腾吗?
“将军,对面的将旗竖起来了,贺兰!”一名斥候快步过来。
“贺兰······贺兰师?”侯秘皱了皱眉。