所以对于武将和文官,都应该施加限制。
杜淹直接提出了三点,第一点就触动了李荩忱的心思,便是军队禁止经商。古往今来,军队经商的事情屡见不鲜,主要还是因为在古代较为闭塞的情况下,军队反倒是成了流动性最大的一支队伍,再加上军饷的缺乏等等,军队自然倾向于能够赚取一定的外快。
原来的时候有这样的情况并没有什么问题,没有钱又吃不饱肚子的时候还不允许人家自己想办法,那是要赶尽杀绝么?更重要的是古代的军队,只要不烧杀抢掠,就已经算得上军纪严明的好军队了,经商什么的,不算啥。
但是杜淹明确的说,军队经商一来会让军队分心,二来会让军队完成本不应该的资本积累,这个资本积累多了,军队的野心自然也就大了,同时商贸本来就和地方民事有着密切的联系,军队经商,实际上就等于从另一个角度上参与到了地方民政事务中,因此这算是从一个源头上遏制这种事情的发生。
第二点也很明确,那就是加强御史台对军队的监管,甚至可以建立专门维护军规军法的部门,军中红线,是绝对不能触碰的,而在这之前,军中的军规完全都是军中将领和主簿等人维护,实际上真正实行多少,还是由本军之中的将领和主簿等人决定的,所以设定一个全新的中立部门,自然能够起到再多一层督查的作用。
这明摆着就是后世的宪兵嘛,李荩忱对此自然不会反对。
军规军法本来就是大汉军队的脊梁,随着大汉军队的规模越来越大,这的确是军方现在越来越需要重视的问题,毕竟在军队的急剧扩张之中,军中越来越容易藏污纳垢,军纪自然也就越来越容易被败坏。
第三点,自然就是针对现在的后勤补给,杜淹建议大汉能够建立起来更加系统化的粮食储存和运输体系,实现一层层、一级级的粮食储存和转运,每个地方有自己的小粮仓,在战时,优先调拨粮仓之中的粮食转运到大粮仓再转运到前线,而地方上临时征收的粮食则再一次填补到地方粮仓之中,同时加紧疏浚各地的河道,充分发挥南方水运的优势,从而加快粮食转运的效率。
对于这前一半问题,李荩忱倒是无可奈何。建立起来粮食运输体系,他当然也知道好处,但是就目前来看还是有些不切实际的,主要还是因为大汉很多地方的开垦和农耕都是刚刚起步,储存粮食、阶梯性转运并非不可能,但是要给地方很大的压力,现在很多地方应该是承担不了这样的压力的。
为了防止官逼民反,李荩忱也不敢过于用力。