王三善脸角瘦削,看上去颇为刻板,他揪着小胡子,皱眉道:“现在的移民归属内阁管,若是等陕.西移完了,还要四.川等着,我们想要改变贵.州的情形,只能先下手为强。”
鲁钦神色怔怔,还是反对道:“这样怕是不妥,若是惹得皇上不悦,反而事情更难成。”
王三善目光坚定,语气果断,道:“我乃是贵.州巡抚,一心为民为朝廷为皇上,如果皇上见责,我来承担就是!”
鲁钦刚要再劝,许杰就走过来道:“两位大人,王爷有请。”
王三善,鲁钦对视一眼,抬手道:“有劳。”
两人跟在许杰身后,向着内阁走去。
王三善虽然语气果断,下了决心,心里还是忐忑。
他们一接到朝廷的的文书就快马加鞭,飞速赶来京城,抢在了其他官员前面,就是想抢一个先机!
贵.州土地贫瘠,多山多岭,百姓多为混杂,可以说,贵.州的情形比其他地方更坏。
王三善深感其中的压力,这么急着进京,就是希望朝廷的移民,能多照顾贵.州。
王三善与鲁钦来到内阁,看着眉星如月,颇为俊逸的信王,连忙抬手道“下官见过王爷。”
朱由检看着两人,神态平静的点头道:“两位大人请坐,王承恩,看茶。”
王三善与鲁钦两人心里一沉,信王的态度似有些不太喜欢他们。
王三善倒不是为了自己的仕途,是有心贵.州,贵.州处在四.川,云.南,湖.广,广.西四省中间,地小人多,地贫人杂。前两年还差点被叛军攻下贵.州,情势比四.川还要艰难。
他希望朝廷在移民的事情上,多照顾贵.州,减轻贵.州的压力,自然,赈灾粮饷也是他急需的。
朱由检倒不是对这两人有意见,而是苦于没办法写出景阳宫交代的奏本,到时候若真是像军改会议那样,群臣放开讨论,他这个内阁首辅要是一问三不知,那才颜面扫地,‘万古留名’!
喝完茶,朱由检看着王三善,开门见山的道:“王大人,与本王说说贵.州,西南诸省,皇上与本王都非常关注。”
王三善一听心里就微微激动,组织着话语道:“回王爷,贵.州全省,灾情严重,百姓食不果腹,虽然朝廷一再减税,还是有人饿死,有乱民乘机闹事。下官恳请王爷,为贵.州八百万百姓计,先从贵.州移民,给百姓们一条活路。”
朱由检听着就眉头皱起,道:“据本王所知,西南的情形没有坏到如此程度……莫不是你们收税不足,找的开脱借口?”不怪朱由检这么问,他还记得天启年间,贵.州送上来的税收就不少,怎么才几年就到了这个境地?
王三善神色微怔,一下子不知道怎么接下茬。
他这几年没少给朝廷上奏本,朝廷也没少给贵.州赈灾粮饷,减税,信王这句话到底是什么意思?
鲁钦是贵.州总督,按照要求,他是不能掺和政务的,可听着信王的话,还是觉得奇怪,西南大旱连连,赤地千里,信王是不知道还是装糊涂,亦或者别有所图?
王三善也想到了这个可能,起身肃色道:“王爷,贵.州之艰难,我大明两百年仅见!并非下官推诿,实已到了刻不容缓之境地。朝廷开仓放粮终究有限,归根结底,还是要让百姓有地种才行!”
朱由检看着王三善,神色将信将疑。
他知道西北灾情,可不管是他从奏本了解,还是其他人告诉他的,都不能直观的感受到,他始终认为,奏本都有相当的浮夸,要么是为了推卸责任,要么向朝廷伸手要钱要粮。
朱由检没有多说,沉吟一声道:“你打算移送多少出来?”
“臣想先送出两百万,不,越多越好……”王三善道。贵.州的人口超过八百万,现在有一大半受灾,他是真的担心战事再启。倒不是担心胜不了,而是怕点灯熬油,大明哪怕有金山银山也会耗尽!
朱由检皱眉,辽东虽然地域广大,容纳个几百万人没有问题,关键是要开垦,还要有大量的钱粮投入,两百万人,这可比军队消耗还要庞大!
本章节尚未完结,共3页当前第2页,请点击下一页继续阅读------>>>