但随后涌入临高工业区的新移民,就只能住得比检疫区那些棚子稍微好一点了。
为能适应临高的技术水准大批建造,参考土共建国初的工业区规划,建筑口照抄《一九五零年民用建筑设计参考》,将临高的民用建筑分为了宿舍和住宅两大类。
宿舍是一种设计使用目标十年的简易平房,统一南北朝向,以砖瓦为主要建材,为了节约水泥和工期,墙面内外都没有抹。
这种宿舍人均建筑面积算上居住和公摊合计三点五平方米,每间十人,十间平房连成一栋,八栋为一个区,设公共厕所、澡堂和食堂,每个区能容纳八百人,目前宿舍一共有三十多个区,能容纳两万多人。
宿舍需要缴的租金比楼房分期月付少许多,一直以来临高大部分新移民都是单身,对这种便宜卫生的住所还是比较满意的,何况未来还有住宅可以买。
住宅的局面要复杂不少,起初除了元老小区有完整的现代单元公寓楼设计,在百仞城工业区外围还修了一些竹筋楼房。不过竹筋到底不够安全,用在灌溉渠上还凑合,大规模推广就是定时炸弹,后来基本上就不再在民用建筑中使用了,而是改用钢筋建造。
这种楼房照抄六七十年代南方地区国企的家属楼,为三层南外廊式一梯多户设计,为简化设计和建造难度只有两种户型,三十平方米建筑面积的一室半,六十平方米建筑面积的三室,自带厨房,另设公共厕所和浴室,每层十户,每栋一千二百六十平方米建筑面积。
几栋修完之后,发现楼房太费工,而且消耗的钢筋水泥太多,有点吃不消的感觉。即使在原来位面的临高,一九七零年至一九七八年,九年时间建房面积不过是十九点七九万平方米,其中楼房才四点三万平方米,每年还不到五千平方米。
虽然建筑部门任劳任怨,除了台风年节等少数日子,几乎全年开工,24小时施工,建筑工人没日没夜工作,还有工业口、军队和各村派差出人工帮衬,但由于基础设施和工业、公共建筑为优先项目,宿舍两年多倒是完成了九万平方米,但住宅总共也才二十栋楼两万多平方米,不过六百套而已。
澄迈一战之后临高局面日益安定。这几年社会经济发展迅速,用工规模不断扩大。从收入来说,别说干部就连工人相对当地农民也高不少,很多在邻县或者海峡对岸有关系的工人,都托人回家说了媳妇,目前每个月新增的小家庭超过一百,算上把全家从外地搬来等着买房的工人和干部,超过两千户等着买房,光这就需要六十多栋楼房,还不算未来新增的。(未完待续。如果您喜欢这部作品,欢迎您来起点投推荐票、月票,您的支持,就是我最大的动力。手机用户请到m.阅读。)