木料的问题比较容易解决,这些天伐木的工作一天也没有停止过,虽然缺少干燥设备,吴旷明还造了一个土窑,用枝叶慢熏的方式干燥木材,这种方法效率很低,干燥程度还不一致,不过总算是能提供足够的可用的木材了。
问题是用木板拼接管道并不容易,它有点象箍桶,这门手艺本来就快要失传了,更不用说制造这样大口径的木管道了。在经过若干次不成功的尝试之后,最后有人用cd建模的方式分解了每一根拼接材的标准尺寸。木材组看着每根材料都精确到毫米,有着详细角度的加工图纸哭笑不得――我这里又没有数控锯木机。
不过有了数字,摸索就有了方向。根据图纸的数据,又经过几天摸索,终于拼接出了第一根管道,长4米,直径0.7米,外用铁箍箍紧,经过简单的加水测试之后发现拼接强度还不够,在制造第二根管子时候又增加了铁箍和木料的厚度。试验合格之后,锯木厂立刻生产了32米的压力木管,其中12米为备用。事实证明这个备份是有必要的,在施工阶段报废了2根。管道之间的接口用水泥砂浆连接封固。压力管之间的支墩和镇墩则用水泥砂浆石砌。
压力管的底部就是发电厂房,它的基座要求比较高,所以不惜工本用了碎石砂浆混凝土,部分用的是采石场里不知用途的各种各样尺寸的石条。
尽管梅晚上和他的建筑工程组以前没造过水电站,不过为农村设计的电站设备有详尽易懂的说明书。一群富于工程经验的人仔细研究,再加上各自对所目睹过的水电站的回忆,搞明白具体的建设方法的不难。开挖土方、沟渠,建造厂房,乃至架设电杆都是驾轻就熟。水渠是土渠,其他建筑物则都使用水泥砂浆石砌。
在某些石质的地段开挖比较费力,但是有空压机和风镐这些工具,也比较容易的克服了。本来执委会还拨给了一些硝氨和煤油,准备必要的时候用火药施工,不过梅晚考虑还是少用这种大杀器为妙――他们都没有使用火药的工程经验。
王洛宾因为在广西农村生活工作过多年,对这种农村小水电之类的农用民生建筑很了解,最近的工程基本都是他在负责协调,在巡视工地的时候远远得看到水电站那边一群人围拢在一起,好像在争论着什么。他走近了点看见主要是建筑组和下属的工程队的人员在,一个是组长梅晚,另一个他有点印象,就是在公路基建的时候提出先修简易路的卓天敏。