这天已经是十月初二了,蔡邕不信这个邪,由李素派了精兵持盾层层保护,在弩箭射程之外,对剑门关城头宣读诏书,劝城上士兵打开关门。ii
吴匡一开始也急于立功,想去表现,但李素心细拦下了他,说道
“吴校尉不必心急,我们都知你忠于朝廷。但令侄与令侄女还在刘焉手上,目前虽被奉为宾客,可若是听说吴校尉来劝降他,说不定会恼羞成怒杀害人质。
所以,吴校尉还是看我恩师先劝,如若守军能动以言辞、刘焉不似丧尽天良,那下次再有机会,自然让吴校尉表现。”
吴匡听闻此言,顿时感动得扭头流泪李素太仗义了,到此刻还想着防止吴懿和吴懿的妹妹被刘焉杀害,才不让他出场。
连同这一个月来默默治军默默观察默默赶路的高顺,都觉得刘备和李素对待下属真是仗义,似乎比丁原和吕布都要更仗义。
蔡邕嗓门不大,到了关前,自然另有专业的骂阵手代喊开场白“关上守军听着,此乃朝廷委任的新任巴郡太守、天下名士蔡伯喈蔡公!他奉命做个见证,陪同使中郎将李素去成都宣旨,朝廷改任刘焉为少傅,召回京城重用!快开城门!”ii
城头微微一阵骚乱,但并没有人开城门,显然是早就被刘焉交代关照过了。
蔡邕就觉得很没面子,他毕竟没经历过战乱的毒打,从来都是朝廷官场思维,看到圣旨被一群大头兵无视,这哪受得了啊?
他还以为是关上的人不信他是蔡邕,也没看清圣旨,便想越众而出走近一点,让关上的人看看清楚。
“回来!这些东州兵杀人不眨眼的,小心弩箭!”李素吓了一跳,连忙拉住蔡邕,其他盾兵也蜂拥补位。
李素这才有机会喘口气,跟蔡邕解释“我昨晚听征西将军说了,刘焉在蜀地也不得人心,但他广募前些年从雍凉流入蜀地的流民精壮另组一军,号‘东州兵’。连常年反叛,跟皇甫嵩、董卓、麹义等交战的羌人,都混迹其间!ii
刘焉就是仗着刀把子握在自己手上,所以也不怕蜀地世家大族反扑,这些凉州来的人和羌人,在北方的时候就不把朝廷放在眼里,如今跟着刘焉造反,怎么还会敬畏圣旨?若是不信,小婿让铁甲武士冒险持诏靠近试探,一有动静就撤回,如何?”
蔡邕想了想,倒觉得不好意思起来了,这不是拿别人的性命开玩笑么,虽然有铁甲护身,总归冒失了。
“罢了……既然东州兵如此来历,如此凶狠,就算了吧。”蔡邕妥协道。
这时,旁边传来一个声音“蔡公,校尉,若需宣旨,让末将带护卫架盾上前一试!”
李素都觉得这个声音挺陌生的,扭头看去,才发现是刚认识了一个多月、但都没听对方说过几句话的高顺。ii
高顺这人,平时真是惜字如金,你不是他的直属领导,他都不来巴结你,也不向你汇报工作。
听高顺请命,不但李素抓紧机会笼络他,连始终在远处看戏的刘备都凑了上来,嘘寒问暖让不要勉强。
高顺拱拱手“随吴校尉一月有余,寸功未立,些许小事,何足挂齿。李中郎为我军全员配置鱼鳞甲、铁盾,如此防护,还怕城头这点乱箭不成。”
本章节尚未完结,共3页当前第2页,请点击下一页继续阅读------>>>