当前位置:笔屋小说网>三国从忽悠刘备开始> 第46章 虚实之法(1/3)
阅读设置 (推荐配合 快捷键[F11] 进入全屏沉浸式阅读)

设置 X

第46章 虚实之法(1/3)

章节不对?章节无内容?换源看看: 81中文网ddxsku新笔趣阁起点文学雅文小说南派三叔笔下文学
  [八一中文网 请记住 手机版访问 m.81new

  最新网址:“战局紧迫,烽火台是必须修的。钱粮不足,我会先行想办法,修好之后再问州郡要钱。”

  刘备也知道战时地方都被打烂了,缺钱是肯定的。

  但他也算有点军事素养,加上三年前他就是在涿郡本地跟黄巾军战斗过,所以对于地利的妙用理解非常透彻。

  这也是刘备天生比张纯有优势的地方。古代地理学不发达,外地人初来乍到领兵,肯定不如在当地住了几十年的地头蛇。

  而州郡官员之所以不肯牙缝里挤钱拨款,也跟他们不了解地利有关——州郡官员都是外地来的,好多任职都不到两三年。他们也没有充分认识花钱在燕山沿线设置烽火台的性价比。

  东汉对于地方官员任命有“三互法”,河北管得比较严,很多州郡两级官员都是外地人。刘备之所以这次能回老家当官,一方面是因为他还只是县令,级别太低。

  另一方面,也是因为他是朝廷目前树立的“弃官保卫家乡”的正面典型,所以可以放宽一点。但这种法外开恩,最多也就让他将来做到郡守一级。

  在汉灵帝死前,按朝廷法度,刘备是不可能在幽州升到“副州级”的。(就算允许,短短两年多他也不可能升那么快)

  李素不在身边,刘备没有别的挂可以开。他能够比历史同期做得更好的,无非两点:

  首先李素走之前,包括后来写信通讯中,给他提供的那些大局观。

  其次,便是刘备超越其他官员的“本地人”理解优势。

  县丞齐靖也是外地人,对刘备这么热心修烽火台,也是不太理解,他苦口婆心最后劝道:“刘公,要是真垫了这钱,州郡那边最后肯定是要不回来的,这就等于是你自己出了。”

  刘备斩钉截铁道:“尽人事,听天命吧,就算真要不回来,也不能拿弟兄们的性命、乡亲们的安妥冒险。你先算算,大致需要多少,我看看垫不垫得起。”

  齐靖这方面倒还利落,很快粗略算了一笔:“具体我也不清楚,不过修城是最繁重的劳役,动用民夫每日每人约需粟一斗,寻常年份也要三十钱,如今战乱,粮价上涨,没五十钱是不够的。另外所需木料、工具,全部相加,每日花费也跟民夫工费仿佛。

  在山上修一座两三丈高的夯土烽火台、上立木楼,总的要征调数百民夫,劳作七八日。算下来,征调所需不下十万钱,材料器具也要十万钱,修成后约能藏兵二三十人。此处到昌平道口,大约六十里地,山上要烽烟相望,至少得修三座,才能确保传递军情。”

  难怪古代筑城是最费钱的工程,修个长城能把秦始皇都给修穷了。

  夯土基台加木楼,都要二十万钱修个台,三座就是六十万钱。

  要是用砖石,价钱起码再翻几倍。

  幸好,八百万的县令都买了,六十万修几个通讯工事还是修得起的。

  刘备一咬牙,就吩咐齐靖立刻去找县中商人募集材料。

  至于民夫,还是让手下的士兵客串吧,大不了给参加重劳役的士兵口粮提升到一斗——反正他们本来闲着也是要吃军粮的。

  刘备手头,如今还有五百万的闲钱,是昨天李素的密信里跟他说的——李素在雒阳赚了大钱后,又雒阳的甄家商号管事张亮那里存了五百万,记在甄家商号账目上,让张亮给他爹写家书时,说明这事儿,然后在中山这边给刘备支取。
本章节尚未完结,共3页当前第1页,请点击下一页继续阅读------>>>

上一章 目录 我的书架 下一页