按照我们之前的计划,袁绍是迟早要攻心灭杀的,以袁绍的身体状况,估计也就数月到年内的事儿。而袁绍诸子,‘图之急则同仇敌忾,图之缓则自相图害’,也是我们预期之中的。
这种情况下,如果在袁绍诸子还没面临争父业之前,爆出一个我军与曹军在昆阳-许昌之间剑拔弩张、陷入战局泥潭的消息,那不就正好鼓励了袁尚、袁谭相争么?
同样的,曹操难道就不希望袁谭、袁尚相争?他肯定也希望,只有袁尚胆子大了,曹操才能假借帮助嫡长袁谭出头的名义,实际上吞并袁谭、并助袁谭灭袁尚。
所以,只要到了那时候,曹操也会愿意跟我们在昆阳一战的。如果进展顺利,能夺下昆阳和叶县,掐断我们的运河,这对曹操是最好的情况。
就算略战一场没能拿下昆阳,至少也能演给袁尚看,让袁尚对于害兄之事壮胆。所以臣断定,只要诸方消息一起促成,曹操会愿意在成本可控的情况下,试探性偷袭昆阳、叶县打一杖的。
我们趁着冬天来临之前,把桐柏山运河工地这儿已经开出来的石料,直接拿去昆阳堆砌成新城墙、增设工事,很快就能发挥上军事用途。”
刘备听得微微有点刷新认知。
他已经几年没动过“分化瓦解敌人”的心思了,主要是他硬实力太强,换游戏里早就被“包围网”了。所以刘备都已经默认关东各诸侯抱团对抗他。
没想到到了现在这时候,关东诸侯内部还有可能在必要的时候诱导出“曹操和刘备联手演戏、让袁家兄弟放开手脚自相残杀”的戏码。
袁绍的家教之恶劣,可见一斑。
这事儿可以试试,反正额外成本也不是很高。把昆阳城防好好修修,哪怕不打仗未来也有用。作为这条关键运河的两端,将来昆阳和博望这两个县都会是交通咽喉,防御修好了不亏。
刘备便最终点头拍板:“还是伯雅和阿亮想得周到,这事儿就照你们说的办吧。多花的几个亿石料钱,就当追加了。不过话说回来,还是缺钱闹的。
本来今年要是七十亿商税收上来,再加上别的农税五十亿丁税二三十亿,缺口也就五十亿。现在因为去年提前透支了今年的商税,缺口又大到一百二十亿了。
你们怎么花都好说,这钱得找得到才好,朕不想出尔反尔、于法无据搜刮民脂民膏。再找你们这些勋贵巨富摊派预支商税,也不是长久之计。明年肯定还得继续欠,而且是扩大欠。后年要对袁曹决战,肯定也是欠。
算来算去,至少三年后才能指望收支平衡,四五年之后才开始还平定天下过程中的欠账,可有办法让朕不失信于商、民?”
李素本来就想好了解决方案,只不过今天的会上先被刘备岔开了话题聊到预算超支的问题上去了。此刻他立刻回答,先是安慰:
“陛下放心,虽然要五年后才能还,但到时候每年还的量会很大,稍微几年就能还完了。毕竟如今朝廷才光复大汉六成的江山,一年就能收上六十亿商税。
未来把商税改革推广到全国,而且照样按照鼓励工商的国策激发民间提升生产力,一年一百亿的商税都是有可能的。这样一来光商税就可以达到桓灵年间天下全部税赋的二点五倍,中兴盛世指日可待,还能抑制豪强的重新兼并、抽取他们的兼并潜力。
至于眼下,臣和阿亮讨论后想到一个办法,就是把去年的‘勋贵巨富摊派商税国债’,推广到对所有商人都有效,引导全国大小商人都来认购商税国债。
我们今年马上要卖出去的那批盐引、铁引、茶引、酒业牌照、水能牌照、织锦牌照……我跟子初商议,准备先全部让财部用印时,打上‘章武三年’的年号。
然后朝廷出台一个政策:将来发行的商税抵税抄引,会分为两种,一种是不额外盖章印年号的,一种是印年号的。
不盖年号的那种,鼓励人当年要缴纳多少特许经营商税,就认购多少,藏过年的话来年也还能用,但是没有利息。
而加盖年号的那种,可以当年不用,来年再用。如果章武三年的抄引留到章武四年用,就可以按照面额的1.1倍抵税,到章武五年用就是1.2倍抵税。不计复利,每年的利息都是面额本金的一成。最多可以预存十年,十年后翻倍回收抵税。
而这种加盖年号的抄引,朝廷只在财政赤字紧缩的年份才会发行,如果是收支平衡的年份,能不发就不发。所以商人想认购这种带年号的抄引还不一定有机会,钱闲着没地方生利息的,也别闲着,有机会就买吧。
这样,也能把商税改革之前的临时拆借认捐,变成一项长期制度化的‘利率国债’。觉得自己未来几年会扩大经营、要缴纳的商税会明显变多的,眼下又没有资金压力,就多认购一点抵税抄引。”