这名字还是他给起的呢,他只能感叹时间过得真快,当年那么个可怜的小生命,居然都长这么大了。
“喊大伯。”吴驼子把吴悠的手从嘴里打下来,叮嘱她喊人。
“大伯。”吴悠怯生生的喊了,她看到李柯的时候眼睛一亮,挣脱了吴驼子的手,凑到李柯跟前了,还帮着剥豆子。
李和招呼他们进屋,然后一人给泡了一杯茶。
不一会儿,刘大壮和陈永强等人都来了。
李志爷俩也来了。
“比你爸还高了。”李和一时想不起来这孩子的名字了。
李志提醒道,“大昂,跟你叔晚上多喝,没你叔,你读个狗屁书。”
他也一直感念李和借钱给他让孩子读书。
“孩子自己争气罢了,和我有什么关系。”李和才清楚叫李昂,“坐,你在哪读书呢?”
“郑大。”李昂很腼腆。
李和笑着道,“有出息。”
后来实行211大学工程,郑大成为了荷兰唯一的一所211院校,还是因为“一省一校”的布局才进的。
甚至连一所985院校都没有!
俗话说,“政策是火车头”,有了政策的导向,发展会大大加快。
作为一个落后地区,作为第一人口大省,作为东西南北交会的中原地带,作为民族传承的祖根之乡,荷兰理应得到更多的政策眷顾。
看到的反而是政策的冷淡。
荷兰为国家粮食安全做出巨大贡献,但荷兰做出的贡献和国家给荷兰的政策倾斜不成比例。
解放后,占全国人口十三分之一的荷兰一直没有一所全国重点大学。唯一能拿出的手的焦作工学院还被搬迁到了首都和徐州,改成了中国矿大。
这正常吗?
荷兰有一亿人口,一直人才辈出,三国时,蜀吴联手,也未能胜取以荷兰为中心的猛将贤士如云的魏国,确非等闲之地。
在中国历史上,荷兰多次处于帝王文化的顶端。
如今却没有相配套的大学,对于荷兰的学子来说太吃亏了。
所以不要问荷兰的学生有多苦逼,有种你就去做荷兰卷。
自主命题以后,河南每万人中只有0.757人拥有进入‘985’高校的资格,全国倒数第三。
京大在荷兰招生60个人,平均每14000人才能拥有一个指标,而首都考生考生上京大的概率是荷兰的46倍多。
李冬出现在李和面前的时候,李和差点没认出来,吃的五大三粗,“哥,你回了啊。”
他毫不客气的朝着李和的肩膀重重的拍了一下。
“坐。”李和虽然不高兴,可啥也没说,还是客气的给了一根烟,“你这什么时候回来的,听说在粮站了?”
”哥,哥,抽我的,中华。“李冬大着嗓门,给旁边人都散了一圈的烟,然后才转回头对李和道,”去年回来的,粮站大事没有,天天小事一堆,反正落不了快活。“
一张大桌子,满满的人,实在坐不下了,李和就下来了,让李隆上桌陪酒。
李隆这两年的酒量算出来了,一斤白酒喝的跟玩似得。
李和上厨房端菜,见李燕也在厨房帮忙,就笑问,“燕子,高三了吧。”
“恩。”李燕一直都是个腼腆的姑娘。
“怎么说?有信心没有,有什么事,跟哥说。”
李燕点点头,“知道了,哥。”
“行。”李和想了想,也没给承诺,如果她到时候真的想继续上学,他会尽力帮着给他找个大学上,实在不行跟老四一样出国都没问题。
吴老西和吴驼子现在戒烟戒酒,随意扒了点饭,早早的从桌子上下来了,却又把李和给拉了上去。
刘传奇对李和道,“你看着吧,咱们都已经一人喝了有四瓶啤酒,你可不能熊!”
“你老大,你开口,我得敬你!”李和笑着开了瓶啤酒,杯子倒满后,就朝着刘传奇举了起来。
这顿饭一直从从五点钟吃到夜里**点。
十个人,喝了八箱子啤酒。
李和喝的眼都睁不开了。
最快更新无错小说阅读,请访问 请收藏本站阅读最新小说!