经过时迁转述那李纲的言语,直听他说甚么“贼子猖狂、颠倒纲常、凌迫帝王”、“屈伏于逆贼兵锋而妥协,大宋朝威仪何存、尊严何在?”、“萧贼先反朝廷,如今逼迫官家允其开府设枢,又不受朝廷节制,若教此贼得逞,则女真金贼外患未除,唐末五代藩镇之祸又生,若是依从,无异于饮鸠止渴,还望官家明鉴!”......帅帐之内,除了萧嘉穗、许贯忠等人一时沉吟,未做表态,其他不少头领不由面露愠色,当中李助那对招子中更是有凶芒一闪,旋即又把眼觑向萧唐,似是在征询主公又打算如何处置这厮?
萧唐却淡淡一笑,只是摆了摆手,说道如今宋廷暗弱,任那李纲如何去闹也影响不了大局,他也并没有打算会会李纲这等人物,而心中念道:那李纲,应该就是那种典型的因忒过于刚直而极不近人情的文臣......
现在估计年纪只约莫四旬出头的李纲,从他为人风评,做下的事迹看来的确是耿直正派的刚烈臣子,可是却也正是他因为他忒过刚烈,是非黑白分得太过分明,眼中也根本容不得一点沙子,倔性一旦犯起来也只会坚持自己所笃定的事去做。
不但如此,更为严重的是这李纲还时常强加给别人自己所坚信的主张。若是他的坚持是正确的,则是恪守正道,可是他的主张倘若是有失偏颇的...似种师道、种师中这等久经战事的帅才,在正史之中于第一次汴京保卫战的反击时机选择,以及河东战事暂时采取守势等军事提案也都被李纲强烈否决,而后事证明...的确是人无完人,李纲有能力组织起汴京百姓众志成城抵御金军第一次南侵围攻京师的猛攻,可是也的确犯下了因文臣干涉武事而导致大军溃败的大错。
再加上李纲于正史中金军第一次从汴京退兵之时力主出兵追击、扣押金国使者,甚至还蜡丸信联络耶律余睹等辽国降金臣子联络他再反金朝,的确也给了金国第二次兴兵南下的口实......他的确笃行儒家忠君爱国思想的思想,又是满怀正义感的刚烈臣子,可就是因为李纲太过于相信自己做的就是正义之举,这种人往往最为固执,过分自信,不愿意尝试着接受,更完全听取不了别人的理念与意见。
现在的情况便是如此,既然早已反了朝廷,萧唐心知在李纲眼里自己就是个包藏祸心的国贼。先前似刘法、关胜、孙定...等众多本来对宋廷忠心不贰的文武官吏虽然都能晓之以理、动之以情,在时机辏合下也说动他们肯为自己所用。但似李纲那等人物,萧唐固然敬他是两宋交迭时期所涌现出来的抗金名臣,可是大致也能料想得到若要慕名去见他,也甚有可能还要被那李纲指着鼻子泼口痛骂。
怒而杀之?不合适,萧唐心说不到万不得已时,也不愿对那些青史留名的忠烈臣子动下屠刀。和他入情入理的打嘴炮?对那等刚愎刚烈的矜傲臣子八成也不见得半点用处,顾及被那李纲义正言辞的斥责,与他说不通自己的道理,也就莫不如不去讨那个没趣。
何况现在赵佶、赵桓已经笃定心思接受自己所开出的所有条件,也不会打算再教李纲蹦出来添乱。萧唐心知李纲就算有朝一日在宋廷执掌大权,依着他太过爱干涉武将用兵的习惯,对于己方而言或许还是好事。是以萧唐也吩咐账内一众头领:任由那李纲在宋廷君臣之间折腾便是,无须去见他,更不必去动他。
次日一早,大致也正如萧唐所料,赵佶、赵桓那边早早的遣人前来恭禀,报道官家已誊黄写诏,钦赐厚封萧唐乃至诸路义军豪杰,只等宣告天下。